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好地控制血压,而非一味争论不同药物的优劣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和高血压从临床、病理生理以及流行病学角度来讲,都是紧密相关的。约50%~6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压,但在同时患
1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
我们现在都知道,如果人体太胖,脂肪太多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我们身体上有一处脂肪最要命,致癌、心脏病等10多种都与它有关,它就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的一种,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脂肪不同,它围绕
1.五年糖尿病患者三个月时间尿糖恢复正常朱文喜,男,洪泽人,58岁。年查出糖尿病,开始注射胰岛素,服用西药。之后出现并发症,各项肝功能指标下降。去年十医院糖尿病秘方,三个月后体检尿糖已基本恢复正常。到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其共同的临床特征是是慢性(长期)高
很多糖友都很想治愈糖尿病,可是什么样的糖尿病能够被“治愈”呢?病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回天有力呢?2型糖尿病是最有可能“治愈”的糖尿病,一则是,2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细胞过度劳累导致的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完
糖尿病患者就医时经常会问:我必须应用胰岛素吗?什么时候应用胰岛素?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并不容易,本文就这些常见问题简要叙述如下。★哪些人必须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终生不间断应用1型糖尿病以前也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疾病的治疗上面更是如此,尤其是对于糖尿病这类需要个体化治疗的疾病,对于病人的病情没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和了解,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病情评估,是新发糖尿病人不得不走的
误区一:吃糖太多会引发糖尿病?回复: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在日常生活方面,主要是热量摄入过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
病历资料患者男,4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4年,双下肢麻木3年”入院。14年前自查空腹血糖8.0mmol/L,未治疗,于年确诊为“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降糖。6年后改为预混人胰岛素30R,早18u,晚
精准医学是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医疗方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
1.五年糖尿病患者三个月时间尿糖恢复正常朱文喜,男,洪泽人,58岁。年查出糖尿病,开始注射胰岛素,服用西药。之后出现并发症,各项肝功能指标下降。去年十医院糖尿病秘方,三个月后体检尿糖已基本恢复正常。到
编者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今日中午12时在苏州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众星云集,不仅有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滕卫平教授等带来精彩报告,也有来自
医生需要更好的方法评估接受基层医疗中有胸痛和相关症状(如可能发生阻塞性冠状动脉病)的中年及以上女性。一种血液检测方法合并了年龄、性别和基因表达,对出现提示阻塞性冠状动脉病(CAD)的非急性典型或非典型
导读I型糖尿病(T1DM)特指因胰岛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根据病因可将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T1DM。前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多为阳性。I型
我怎么知道自己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的?有什么区别吗?概括地说,这两种不同的糖尿病分型的发病原因、起病年龄、实验室检查、治疗、并发症都略微有些不一样。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幼年型糖尿病」或「胰
众所周知,我们根据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将糖尿病分为1型及2型。但是,还有一类糖尿病在临床诊断存在较大困难,它就是LADA,一种会“伪装”的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on
病例分享李女士,53岁,两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起初并没有重视,认为自己还年轻,也没有什么症状。后在家人的催促下,医院,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李女士很纳闷,自己并不胖,而且家族中也没有糖尿病患者,
“一名12岁的女童,因患糖尿病多年,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虽然时隔30年,但这一幕仍清淅地刻在了中南大学(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周智广教授的脑海中。他坦言,正是病人的痛楚深深地影响了他,让他几十年
1型糖尿病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在其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免疫功能改变。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ICA、IAA、GAD、IA-2等)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指导临床用药并对将来预后判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