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从医学角度来说,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虽然发病原因不同,但两者症状是一些相似的,若是能尽早捕捉到这些“信号”的话,就能进行干预,谨防糖尿病进一步恶化。
警惕身体“3异常”,或是糖尿病“上身”的征兆
症状1、多饮
就是喝水多,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由于体内血糖值过高,血液浓度变高,引起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失去水分,致使人体出现口渴的表现,即使是喝了水,过不了多久仍会出现此状况。
症状2、多尿
多尿与多饮相关,摄入进体内的水分,在渗透压的影响下,通过尿液排泄出去。一部分糖分在肾小球的作用下得到一次过滤,但血糖值过高,会出现过滤后血糖超标的情况。形成渗透性排尿,糖尿病程度越重,排尿量和排尿次数越多。
症状3、多食
多食并不是一次性吃很多,而是吃完东西后短时间内又饿,需要再次进食才能缓解。但是吃得多,体重却会不增反降。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系统异常,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代谢,导致身体长期营养不良,久而久之就会消瘦。
糖尿病人,若戒不掉这3种“美味”,打再多的胰岛素也白搭
1、红烧肉
肥肉中含有高量脂肪和胆固醇,这两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体内脂肪含量,减弱肌肉搬运胰岛素的能力。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最终使胰岛素无法发挥效用,血糖上升。
2、土豆丝
土豆丝下饭又美味,但确实不适合糖尿病人多吃。土豆属于高淀粉含量的蔬菜,大量摄入后,会导致淀粉在体内聚集,淀粉会在短期内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在短时间内上升,加剧糖尿病。
3、大米粥
米粥淀粉含量很高,淀粉进入人体后,经过转化会成为糖分供给人体所需。适当的淀粉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但若是过量,就会导致体内糖分含量过高,进而使血糖升高。
想要停下糖尿病的“脚步”,控制血糖是关键,做好这2件事,降糖效果如你所愿
1、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有定时监测自身血糖浓度的自觉性,尤其是餐后出现高血糖反应的患者,饭后一定要再测一次。血糖值指标过高的时候,患者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控制,防止出现别的损伤,加大糖尿病的概率。
2、多补充不含糖的液体
身体缺水时也会造成血糖超标,无论是否是糖尿病患者,都建议每天补充2~3升的无糖液体。血糖值过高,多补水可以进行稀释,还能避免过多摄入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脏病或有肾脏并发症的人,应该适当减少对液体的摄入量。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糖尿病患者在前期可能出现的典型症状,以及日常该如何控制饮食以防血糖升高。如果这些症状经常出现,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排除是糖尿病,需要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