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而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肾小球硬化症,因此,为了与其他肾病区别,也叫做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体现为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导致严重的肾功能病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进行器官移植,极容易导致死亡。
为了更好地预防、控制糖尿病性肾病,临床上将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分为五期,使人们更容易诊断、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阶段,进行及时的控制、干预和治疗。以下是五个糖尿病肾病分期阶段的诊断标准:
I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GFR>90ml/(min.1.73m2),
无临床症状。
II期:正常尿白蛋白期:
快速微量白蛋白尿ACR<30ug/gCr,GFR60~89ml/(min.1.73m2);
血压多正常。
III期: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ACR30~ug/gCr,GFR30~59ml/(min.1.73m2);血压轻度升高。
IV期:临期糖尿病性肾病:
出现大量蛋白尿,ACR>ug/gCr,尿蛋白0.5g/24h,GFR15~29ml/(min.1.73m2);血压升高、水肿、高血脂症。
V期:晚期糖尿病性肾病:
GFR10ml/(min.1.73m2),尿毒症。
虽然现代科学发达到可以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和发病机理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是在与控制、治疗阶段没有良好的方法。
如果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前三期进行有效地干预治疗,阻断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明显效果。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患者发现的时候,一般已经是肾病中期或者晚期,给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晨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是预测肾脏事件(血清肌酐升高2倍或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较佳方法。该研究于年7月1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AmSocNephrol)。 研究共纳入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者比较24小时尿蛋白排泄(UPE)和尿白蛋白排泄(UAE)、晨尿白蛋白浓度(UAC)和ACR对肾脏事件的预测能力。
结果显示,经对数转化,与UAE、UPE、UAC及ACR对应的肾脏事件风险比(HR)分别为3.16(95%CI为2.60~3.86)、3.02(95%CI为2.53~3.62)、3.23(95%CI为2.67~3.91)和4.36(95%CI为3.50~5.45)。ACR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其他方法。
研究者认为,从临床角度看,该结果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收集晨尿即可用于评估蛋白尿的情况。 由于尿蛋白定量被用于多种肾脏病的诊断、分期、监测和预后判断,这就要求精确、无偏倚、可重复性地评估可预测临床转归的指标,即尿白蛋白的排泄。该研究显示,尿ACR与肾脏病的转归有强相关性。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及患者收集24小时尿的困难,我们认为,晨尿ACR是临床进行蛋白尿定量的较合理选择。
由于此研究仅限于有2型糖尿病和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因此,有待在其他类型的患者中验证该结果。
预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好办法是从根源上入手,早起筛查尤为重要。
西班牙Biosystem公司A15/A25系列特定蛋白仪可用尿原始标本进行全自动操作,同一仪器上快速简便的检测ACR数值,非常适合临床应用,最大程度满足大批量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普查活动。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白癜风专科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