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分泌科收诊的例病程较长且存在心、肾、眼早期损害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例,介绍沙格列汀在磺脲类药物单药或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经验。
病史及相关资料
一般资料:男性,62岁。
主诉:血糖升高0年,双下肢浮肿麻木、乏力月。
现病史:患者年5月口干发现血糖高(5.6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片(立克糖)口服,具体剂量及血糖控制情况不详。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外院加用格列美脲片及增敏剂量等处理,但患者血糖仍不佳,年改用诺和灵30R治疗,6u/早,3u/晚,因反复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恢复以前的治疗方案,血糖很少监测。近月来,患者发现血糖高,双下肢浮肿麻木伴乏力明显就诊入院。门诊空腹血糖8.4mmol/L,收治入院。
既往史:BP(max90/00mmHg)、脂肪肝、胃溃疡修补术后、冠心病。
家族史:弟弟患有2型糖尿病。
体格检查:身高72cm,体重69kg,BMI为23.3kg/m2;血压65/95mmHg;精神欠佳,腹部可见手术疤痕,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膝腱反射稍减退,足背动脉搏稍弱。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5.4mmol/L,餐后2h血糖(2hPPG)2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c)9.2%;总胆固醇(TC)水平2.67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2.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6.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5U/L;尿素氮(BUN)6.5mol/L,血肌酐(Cr)56umol/L;尿微量白蛋白(24hU-MAP)mg/24h;Urine-RCLU4+、PRO+。
其他辅助检查:眼底检查: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ECG,ST-T改变:四肢多普勒:ABI0.78(右),0.75(左);感觉阈值:降低;腹部彩超示:轻度脂肪肝;心脏彩超:心影增大。
诊疗过程
诊断:2型糖尿病并肾病(4期)、视网膜病变(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大血管病变;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冠心病;胃溃疡修补术后;脂肪肝(轻度)。
病例特点:老年患者,病程0年;联合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效果不佳;胰岛素敏感、血糖波动大,易致低血糖反应;依从性差,拒绝使用胰岛素;已经出现糖尿病多器官早期害,如肾脏、心脏、视网膜、周围神经、周围血管。
诊疗思考:
诸多国内外权威指南,包括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AACE指南及版ADA-EASD指南均建议DPP-4抑制剂是2型糖尿病治疗途径的首选用药[-3]。
在具体实施中,考虑患者已经用过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但血糖控制不佳,且患者拒绝使用胰岛素,依从性差,容易出现低血糖,还考虑到药物不影响患者体重,因此考虑在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加入DPP-4抑制剂。
治疗方案:综上所述,为患者制定药物联合方案:盐酸二甲双胍0.5,tid;沙格列汀5mg,qd;并定期随访。
随访结果
随访——沙格列汀治疗5个月后:
治疗5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血糖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同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事件。
随访——沙格列汀治疗0个月后:
治疗0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血糖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沙格列汀还可以提高患者肾功能,降低24hU-MAP水平;且患者体重不受药物影响,同时治疗过程中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治疗体会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低血糖发生率及严重低血糖事件增加,因此在选择降糖药物的同时应充分重视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低血糖事件等。
磺脲类药物或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可换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能达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使用胰岛素,血糖波动大,有低血糖反应的T2DM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能很好兼顾餐前和餐后血糖,无低血糖发生。同时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沙格列汀一天服药一次,依从性好,是理想的药物选择。
存在心、肾、眼早期损害的老年同时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长期使用是有效而且安全的,且沙格列汀能提高患者肾功能,降低24hU-MAP水平。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指南与共识.
[2]AlanJ.Garber,MartinJ.Abrahamson,JoshuaI.Barzilay,etal.EndocrinePractice.;9(2):-.
[3]SilvioEI,etal.ManagementofHyperglycemiainType2Diabetes,:APatient-CenteredApproach.DiabetesCare,,38:40-49.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