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如何远离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要想预防并发症,首先要控制好血糖,此外还要做好3件事,就是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和防止血小板聚集。
控制血压同等重要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高血压还可促进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和血糖应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指出: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80mmHg以下,老年且伴有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即可。
糖尿病伴高血压用药也需个体化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非药物治疗,也就是通过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以及缓解精神压力等方式降压,生活方式的调整无法将血压控制达标者需要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方案也要个体化,尤其是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合并高血压外,还有血脂、心脏和血管等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高血压用药也不同,以下给出一些用药建议,但具体的用药请咨询个人的专科医生。
血脂控制严上加严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也很常见,将血脂控制在化验单上标注的正常值范围,并不等于血脂已控制满意,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要比普通人群血脂的正常值范围更严格。血脂异常不仅可以引起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引起和加重胰岛β细胞的损害。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目标
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毫摩尔/升,女性>1.3毫摩尔/升,未合并冠心病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于2.6毫摩尔/升,合并冠心病者应<2.07毫摩尔/升。因为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血脂异常需综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血脂异常需要综合治疗,控制好血糖,改善糖脂代谢异常,调整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都有助于调节血脂。
如果仍不能纠正异常,就需要给予调脂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贝特类和他汀类。因为降低LDL-C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因此他汀类药物是调脂治疗的首选;如果甘油三酯浓度>4.5mmol/L,可以先用降低甘油三酯的贝特类药物,以减少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当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已达标,但甘油三酯>2.3mmol/L,HDL-C<1.0mmol/L时,可考虑加用贝特类药物。但要注意,因为贝特类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可能出现肌炎等严重副作用,故一般不联合应用。
抗凝治疗不可忽视
糖尿病和冠心病就像一对孪生姐妹,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对于高危人群需要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有多种,首选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炎症作用,可减少冠心病的发作,不管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还是在冠心病发作的紧急处理方面,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已经发生过血管病变者(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和心血管病变高危人群(男性大于50岁,女性大于60岁,或小于50岁的男性和女性,但存在高脂血症、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蛋白尿等任意一项危险因素)都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推荐剂量为每天75~毫克。
糖友做好6项达标糖友做好6项达标,糖尿病友远离并发症!
1.糖化持续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是公认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近3个月血糖的总水平。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专家目前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对总体的糖尿病患者的要求是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6.5%以下,但对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比较年轻而又不害怕低血糖风险,对于那些年龄大、病程长而且已经有了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可适当放宽,建议在7.0%~7.5%。
2.血糖持续稳定血糖正常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及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均对人体有害。
我国制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4.4~8.0毫摩尔/升。孕妇和裸奔的糖友血糖控制的要求要更加严格一些,而老年患者或者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的糖友则要控制的宽松一些。
3.血压持久控制积极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极为重要,除显著减少脑卒中、心梗等心脑血管事件外,也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进程,改善预后,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通过降血压得到的好处是降血糖的2倍,因此,早期严格降压达标,比单纯强化降糖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意义更大。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标准应该在/80毫米汞柱以下
4.纠正血脂紊乱常人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20%~40%,而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约占60%。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糖尿病友应该将甘油三酯控制在1.7毫摩尔/升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亳摩尔/升(有冠心病的在2.07毫摩尔/升)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应保持在1.0毫摩尔/升以上,女性保持在1.1毫摩尔/升以上
5.限制烟酒香烟中的烟碱可以强烈收缩血管,对糖尿病患者的眼、肾和下肢血管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一定要杜绝吸烟;喝酒的话,以红酒为宜,但每次不应超过50毫升。
6.保持体重正常对大腹便便的患者,减肥是个很重要的任务,因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多种代谢紊乱的源头。2型糖尿病中有大约一半肥胖人群。所以,一定要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运功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内,腰围男性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控制在85厘米之内。
完善六项检查糖友预防并发症,这六项检查不能省!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是通过治疗,病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其并发症可检测,可预防。有研究显示,定期检查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除了日常的血糖监测外,以下检查决不能少。
1F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糖友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无泌尿系感染等情况。此外,尿微量白蛋白量测定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2F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纠正脂代谢异常。
3F血压、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号称是糖友们的“四大隐形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并酌情给予处理。
4F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能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禁忌使用。
5F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糖友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
6F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三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指标。因此,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能够准确判断过去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对于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
注:检查时间
一般来说,确诊为糖尿病后,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应每周检查一次,血脂、肝功、肾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半年化验一次,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底,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检查一次。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发症在早期阶段常无明显症状,而一旦有了症状(如浮肿、蛋白尿、视力下降、手足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往往已进入中晚年,此时病情难以逆转,治疗难度大,效果差。
在此建议各位糖友: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因此,在诊断之初,各位糖友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后还要定期复查,以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正确诊断是良好治疗的开始,全面了解病情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