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与一座城市的缘分,已然不是一个简单的“百年”所能概括。
自年,一家几个人的小诊所落户于孔孟之乡,医院便扎根于这座城市,护佑着一方百姓的身心健康。如果说城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生命体,如今的它已然成为这座城肌理与呼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年门急诊总量达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20.7万余人次、年手术量12.81万余人次……伴随着一组组数据的快速增长,医院也一次次成长蝶变:医疗技术不断迭代,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就医体验、医疗环境持续优化……在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成功跻身于“A+第一方阵”。它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变化都在为城市居民带来生命的“医靠”与“福音”。而这其中唯一不变的,是医院沉淀于基因里的“医者初心”。
在十四五新局之下,医院逐渐摒弃“规模化”模式,重新思考“高质量”这一关键词。面对现实的压力与挑战,医院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力?如何把握发展的核心和内涵?回望年的医院,我们或许能够从中找到解题之策。为此,记者专访了医院党委书记孙树印,在与他的对话和交流中,一家“医院”的传承与创新画卷徐徐展开,其中答案不言自明。
关键词:党建引领
记者:作为山东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百年老院之一,医院(下文简称一院)经过年的发展,已成为山东省颇具名气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拥有哪些办院特色?如何通过党建工作,医院高质量发展?
孙树印:医院始建于年,前身医院医院第三分院。作为医院,一代代一院人坚守医者初心,秉承“诚信、厚德、至善、求精”的院训,以服务医疗改革发展和服务群众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就医体验,以期为济宁以及周边居民带来更多“健康红利”。
如今,医院已成为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学科门类齐全、医疗设备先进、专业特殊突出的三级医院。医院集聚各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各类资源优势,以疾病为纽带,通过学科整合、团队协作方式,集全院之力,重点打造拳头学科,形成新的优势,以点带面,医院建设,实现了“院有名科、科有名医”。
年,一院交出了一张靓丽的答卷:医院绩效考核中,一院跻身“A+第一方阵”。先后荣获“万例挑一”全国骨科医师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国家医疗相关标准执行竞技赛山东赛区决赛一等奖;入选全国“首批神经介入建设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项目医院”,以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成绩完成本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质控。
不少业内人士疑惑:这家百年老院何以发展如此之快,远医院。回望历史,似乎不难发现:在一院的百年历史中,一代代医务工作者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为党拼搏,在传承与创新之中,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可以说,一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党建与业务紧密结合,激活了个体和组织的内生动力。党建,在一院发展、服务百姓、职工幸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何这样说呢?医院的管理说起。医院而言,把上千人的思想统一到一个高度,达成共识去做一件事,这是高效能组织最重要的特征,而往往也是最难的。党建工作,恰好做到了这一点。
正所谓:“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凝聚人心。”在传承百年的文化基因里,“普施仁术、济世扶危”早已成为融于一院人血脉的共识。人们常说,一院人舍己救人,他们风雨中守护、他们扮小丑为患者带去欢笑,他们在患者面前经常忘记自己……其实,这些又何尝只是一个个体选择,它们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历经百年传承的医疗美德,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院人共同遵循、约定成俗的一种情怀,深深地融入一院人的血脉。一院人的“医者初心”已然镌刻于它的文化基因,化为济世救人的价值导向,指引着一院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前仆后继,倾情奉献。
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一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爱心与热忱,为群众送去优质医疗服务。年,医院先后开展了“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余次。同时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军烈属、农村老党员、劳模、“扶贫特惠”等特殊人群减免挂号费、诊查费及部分检查、治疗费用。共计惠民96.49万余人次,减免费用.79万元。
去年6月,医院名医专家团医院,为新生儿病房、一体化产房揭牌并开展义诊活动。王强、韩英杰、刘秀琴等多位济宁顶尖专家出席坐诊,认真、热心接待每位患者,详细分析、诊断病情并给出合理用药指导。而在今后,这种服务形式将长期固定,通过开展“专家坐诊日”活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让群众尽享就医便利。
如今,一院的人文情怀已经深入到服务的每一个小细节。医院租赁院外智能停车位,启用爱心停车场,患者可免费停车。各科室组织医护人员在院内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各院区启用全国统一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来院患者只需在手机上轻松一点,就能轻松拿到电子发票……从就医诊疗到结算报销,一切以便捷群众的初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便民惠民服务,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学科建设
记者: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十四五”期间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中,医院急诊科也位列其中。在过去的年,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孙树印:医院立院之本、强院之基,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品牌效应,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医院建设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以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近年来,一院学科建设跑出“加速度”,急诊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众所周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一个学科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综合实力的最高体现。一院急诊科历经6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拥有完善的水陆空救援服务体系,在医教研方面一直保持领先水平,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山东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国胸痛中心”。
此次我院急诊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彰显了我院学科建设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在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6个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2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基础上,急诊医学科创建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专科成为新一轮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学科建设以点带面、集群发展。
去年,一院先后获批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国家皮肤与免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免疫疾病与痛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省糖尿病与代谢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推进多学科诊疗合作,新成立4个MDT团队。在省癌症中心通报的10项质控数据指标中,我院2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