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亚洲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居于榜首。亚洲飙升的糖尿病流行状况是人们静态的生活方式、饮食、环境因素等与遗传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普遍偏低,同BMI水平亚洲人的体脂和内脏脂肪较高,发病年龄较早,β细胞数量和功能较易早期衰竭,从而更早需要胰岛素治疗,亚洲人餐后高血糖的比例较高,易发生肾脏并发症和卒中
早期防治仍然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而经济的手段,饮食、运动、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而且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另外,早期进行β细胞的保护对亚洲糖尿病人群显得更加必要。在糖尿病药物选择上,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患者的特点选择的药物有: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促泌剂,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卡波糖的降糖效果不次于二甲双胍。
亚洲糖尿病流行的原因分析
亚洲糖尿病流行的原因:1、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从积极转为不太进行体力活动的消极状态),饮食、环境等;2、遗传因素,亚洲人群β细胞数量相对少、β细胞反应性相对差,从而更易发生内脏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缺乏。
早期防治是最有效的防治策略
率先在中国开展的糖尿病预防项目的结果发现:采用运动和/或饮食干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使受试者的体重减轻3%~5%,进而使从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风险降低6%~7%。如何实现减重的目标?需要国家的政策、媒体或宣传项目等进行健康宣教,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生活方式干预23年还可显著降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
年龄和家族史是糖尿病非常重要的诱发因素。除此我们还需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妊娠糖尿病,知晓自己的腰围,通过了解上述情况,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血液检查(如空腹血糖、OGTT试验及HbA1c),就可知自己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整个人体内的β细胞总重量虽然仅为2g,但它是整个机体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场所,一旦发生衰竭便不可逆转。随之人体的血糖便会增高,血脂也增高,肥胖发生风险也会增加,前五年是干预的黄金期。因此对于接受了生活方式干预仍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需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因此,我们需要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这方面的宣教,让其了解糖尿病早期阶段是比较容易管理和控制的,也最容易让患者感到有信心。尽管早防治毋庸置疑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防治策略,但早期防治在实施上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亚洲糖尿病患者糖毒性较低的环境及低脂饮食使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亚洲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卒中及肾脏疾病风险。如果卒中及肾脏衰竭得以控制,则有些糖尿病患者将罹患冠心病,最终很多糖尿病患者将死于癌症。
来源:国际糖尿病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