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又称“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消渴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多种类型,病久兼淤,针对不同类型,可采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法,滋阴增液、清胃泻火法,滋补肾阴法,温阳滋肾法,健脾益肾法,舒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滋阴生津法,泻热护阴、清热解毒法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1、阴虚热盛型: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2、气阴两虚型: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糖尿病人如何选适合的中药进补?
“消渴”属肺胃燥热表现。燥邪容易伤人津液,热邪更易耗气伤阴,日久可以耗津伤血,所以随着病程的演进,可以出现脾肾亏损或肝肾不足的症象。因而糖尿病的起始阶段,采取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的方药,此时可服西洋参、生晒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疾病的后阶段则需采用调益脾肾或毓养肝肾的方药,此时可服用生晒参、党参、黄芪、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等。如果,病人有口气秽臭,小便黄浑,皮肤瘙痒,舌苔黄腻等现象,则必需先予清化湿热,湿热清除之后,才可进补。
专家介绍:
田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医学会诊断分会常务委员。专业特长中医内科、妇科,擅长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其并发症。
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