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国际讲坛的中国LADA先生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16-10-12 0:49:47   点击数:
  

“一名12岁的女童,因患糖尿病多年,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虽然时隔30年,但这一幕仍清淅地刻在了中南大学(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周智广教授的脑海中。他坦言,正是病人的痛楚深深地影响了他,让他几十年来无法割舍和糖尿病研究的不解之缘。

从误打误撞到痴心无悔

年,周智广出生于云南的一个军人家庭。出生后不久,便和母亲一起随军来到广东万山群岛。9岁那年,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位于洞庭湖边的某部队农场,从此在湖湘大地扎下了根。

周智广从小痴迷于化学,尤其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年参加高考,他将10个志愿绝大多数填上了化工专业,没想到最终收到的却是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有时缘份就是这么奇妙,学医虽然不是他最初的兴趣,却意外成了终身不悔的追求。

年8月,周智广进入医院实习。毕业在即的他,仍没有定好以后的执业方向,像是偶然又像是必然,就在这时,两个病例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个12岁的患儿,因患糖尿病导致了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将步入盲人行列。两个月后,孩子再来看病时,已‘伸手不见五指’。还有一名40多岁的男病人,一天的尿量达毫升,相当于正常人的3倍,尿内含葡萄糖竟达克。”病人的遭遇让周智广十分难过,他下定决心,将自己的执业方向锁定为糖尿病。

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师从当时赫赫有名的伍汉文教授。年8月开始了严密、系统的研究生学习,在完成了1年余的基础课学习后,他又来到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并确定将糖尿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年9月,周智广进入博士学习阶段。

“那时候做论文,没有网络,不能复印,大家都是手写卡片做摘要。碰到图书馆找不到的书,还要写信拜托别人帮忙找。”读博期间,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周智医院、上海医科大学的图书馆找资料,一泡就是好几天。

做医学研究少不了收集标本,为了收集尿液标本,周智广常常五点起床赶到病房。“一早去收尿,最多一例病人一次收集一万多毫升。”痰盂排成一行,别人看来恶心无比,在他看来却是“病房内最独特的一道风景”。为收集更多病人的尿液和血液标本,他和病人、医务人员、卫生员关系都极好,“碰着谁通通都叫老师。”病人的观察表需要手写,试验数据几百上千,碰上有问题的样本,数据全得作废,“那种情况下心里是很沮丧的。”

整整准备了一年,年,周智广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看着自己的文章在权威刊物上发表,名字变成了铅字,心里那个激动啊,那时刚26岁,干劲十足。”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他连续发表了四篇“中华牌”论文,整个湘雅都轰动了。

“投稿都是用正楷字工工整整抄写的。”那时候,周智广每天空闲时都去收发室“瞄一眼”,“看看小黑板上有无自己的名字,看到挂号邮件,就很激动,盼望自己的稿子被录用。”第一次拿到三四页的清样稿,周智广激动得手发抖。“那时没快递,都是挂号,有时清样稿到手隔修改截止时间只剩两三天了,一刻也不敢耽误,一般不过夜就改好,第二天寄出去。”

年,他的研究课题获得了湖南省卫生厅项目资助,获1万元课题经费,研究跻身于人人羡慕的“万元户”行列。到年,5年间周智广发表论文30篇,其中有十多篇为“中华牌”文章,并被破格提为副教授。年,以周智广为第一作者的团队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学羡慕,导师高兴。每次等稿费一来,平均分成几份,自己的那份呼朋唤友去吃粉买糖,开心极了。”提起当年事,周智广仍不禁会心一笑。

直到年,周智广的研究方向都以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为主,研究微循环的关系。如糖尿病导致视网膜、肾功能的病变。







































治疗白癜风价格
怎样医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tnbby/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