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最容易被糖尿病盯上,你在其中吗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4/1/31 14:48:09   点击数: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受损或外周胰岛素抵抗,或者二者共同导致的一种高糖血症。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其中以2型糖尿病较为高发,1型糖尿病发病率较少,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青少年发病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1型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触发了易感人群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到长达数月或数年的持续性破坏,导致胰岛β细胞的数量减少到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无法控制血糖水平。1型糖尿病一般从幼年或青少年时期起病,是年龄小于3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

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有准确定论,目前科学研究表明可能是易感基因、自身抗原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

糖尿病目前已被证实存在家族发病倾向,约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的病因有以下四点:

易感基因

1型糖尿病有多个基因位点参与发病,包括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中的一些基因----尤其是HLA-DR3、DQB1*和HLA-DR4、DQB1*,它们存在于90%的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MHC以外的某些基因,后者可能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与加工,并与MHC基因共同作用而形成糖尿病风险。

自身抗原

目前科学研究表明正常β细胞进行自我更新或细胞受损时,暴露或释放出的蛋白会激活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β细胞受到破坏(即胰岛炎)。这些细胞包括谷氨酸脱羧酶、胰岛素、胰岛素原、胰岛素瘤相关蛋白、锌转运蛋白ZnT8以及β细胞内的其他蛋白。血清中能检测到的自身抗原的抗体可能是β细胞遭到破坏以后发生免疫应答的原因,而非导致β细胞破坏的原因。

病毒

某些病毒也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包括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逆转录病毒等,这些病毒在入侵人体后可以直接感染并破坏β细胞,或者通过暴露自身的抗原、模拟自身抗原分子序列(分子拟态)或刺激淋巴细胞等方式激活自身免疫反应或其他机制,间接破坏β细胞。

饮食

饮食也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婴儿时期如果食用乳制品、硝酸盐含量高的饮用水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都可能增加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而四个月前或大于七个月的婴儿食用谷蛋白和谷类可以促进生成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但是这些现象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的。2型糖尿病通常发病于成年期,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升高,初期往往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如轻度乏力、口渴等。

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

易感基因

2型糖尿病有明确的遗传因素,某些种族(尤其是美国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及亚洲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亲属中患病率较高可以证明这一点。在2型糖尿病中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虽然肥胖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但饮食、锻炼和生活方式也有影响。脂肪组织不能抑制脂类分解,会导致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高,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升高则会导致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受损和肌肉中合成糖原的酶活性下降。因此更容易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病。

由于儿童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型糖尿病在儿童患者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多。

其他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血糖值高于正常值但低于糖尿病诊断值的高血糖症,发生在妊娠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这些女性及其孩子日后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妊娠期糖尿病一般通过产前检查而不是报告的症状来进行诊断。

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指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过渡阶段的一种中间状态。糖耐量受损患者或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面临发展为二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不过这并非不可避免。

诊断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若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检查一次血糖即可确诊。若无症状,则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才可确诊。

其他诊断参考依据还有尿糖、尿酮体、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血脂、免疫指标等方法。

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1型糖尿病患者的同胞或子女)可以检测胰岛细胞抗体或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这些抗体常先于疾病而出现。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年龄≥45岁

超重或肥胖

静态生活方式

糖尿病家族史

高血压、高血脂病史

心血管疾病病史

月经周期改变(初潮、月经不规则、怀孕)

糖尿病危害

随时间推移,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能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等多种病变,并且通常会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三种糖尿病常见的破坏性并发症形成的基础,糖尿病是肾衰竭的主要导因之一。微血管病变还会导致上口语和速度明显减慢。

大血管病变涉及到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等疾病,成人糖尿病患者面临两到三倍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危险。

免疫功能受损是另外一个主要并发症,因高血糖可直接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细菌和真菌。

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最必须、最基础的方式就是饮食治疗。一般来说,所有患者均需接受有关饮食方面的教育,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不依靠药物,只靠调整饮食来控制血糖波动。虽然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产生的热量也会使体重增加或减轻,但是只有碳水化合物能直接影响血糖水平。调整饮食还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

运动治疗

增强运动强度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体重、减少脂肪,运动强度应逐渐增加直到达到可以承受的水平。在运动中如果出现低血糖,建议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

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或者两者联合。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单靠饮食和运动来维持血糖水平,则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减少或停止药物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初衷就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这是无论治疗方式怎么变化都始终不会改变的初衷。无论处于哪个治疗阶段,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更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长期的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lctx/14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