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这一级的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而进行适当的治疗,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能使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这一级预防主要采取病例早期发现,开展疾病筛检,或进行某些特殊体检等方法。
2型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筛选和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IGT)者,找出早期干预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大规模人群筛选2型糖尿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主张广泛开展,但良好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了解不同居民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发病率和自然病程,制定公共健康计划,有重要价值。糖尿病中心及各省、市协作区,可先将少数和有条件的地区、大企业、机关单位和县、村医疗单位组成防治网,进行人群筛选、调查,继而有组织地进行防治。
①筛选对象。为25岁的人群。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中的肥胖者,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生育史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者及50岁的人群进行筛选,收益较大。
②筛选方法。禁食10~12小时,早晨空腹食入克馒头或米饭(指克面粉或米),~毫升水,10分钟内吃完,餐后2小时用2型微量血糖计测指尖血糖,若血糖为6.1~13.8毫摩/升(~毫克/分升),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13.9毫摩/升(毫克/分升),数天后用克标准面粉或米做成的早餐代替75克葡萄糖的标准OGTT,测静脉血糖,若13.9毫摩/升,则诊断糖尿病。如果上述两部分人数不足调查人数的5%,则适当降低血糖水平,使做OGTT的人数达到5%。筛选用餐后2小时血糖而不用空腹血糖,是因为空腹血糖会遗漏不少糖尿病,特别是糖耐量减低的患者。
③干预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关键。糖耐量减减(IGT)的特点,是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病率较正常人显著增多。虽然糖尿病的患病率国外较国内高,但大量研究发现,中国人IGT的发病率(每年10%)较国外高(每年2.5%)。对IGT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治疗,可使其年发病率减少30%~50%,抓紧IGT防治,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④干预措施
●饮食控制及减肥。
●运动治疗。
●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0.25克,每日3次。
●服用阿卡波糖50毫克,每日3次。
●使用其他药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如有机铬制剂等。1型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1型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是通过筛选试验,发现临床前期和早期1型糖尿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临床前期1型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发展为临床期1型糖尿病,或使早期1型糖尿病缓解。由于1型糖尿病发病率很低,采用大规模筛查收益较小,故1型糖尿病二级预防远不如2型糖尿病二级预防意义重大。
①前期筛查。1型糖尿病二级预防,首先应进行临床前期1型糖尿病筛查。筛查试验有两类:一是免疫学指标:如测定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等;二是HLA基因分型:其中,抗胰岛细胞抗体是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可行性均较好的指标。
②干预治疗。目前用于1型糖尿病前期治疗的药物有烟酰胺、免疫抑制药、胰岛素、单克隆抗体,以及光照射治疗等。
(文中内容节选自《控制血糖七大黄金法则》)
艾科说,二级预防对于2型糖尿病的意义远大于1型糖尿病,我们对血糖病的日常监测的意义也在于此,对糖尿病能做到早诊断、早进行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控制稳定病情。
?糖尿病一级预防内容快速入口:如何进行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