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子,一个世代家传的养生配方;糖尿病,一个医生20年的坚持。
年,聂文涛医生看到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衰竭,决定把家传桑黄丸改制成桑黄子营养干预。来延长患者生命,降低并发症的危害。糖尿病的认识由此改变,比如说先健康、后血糖平稳、良性血糖升高,血糖波形分析等等。欢迎进入《聂文涛糖尿病微课堂》。我是温旎。上一期我们讲了《代谢功能训练与糖尿病康复》。本期我们谈一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血糖仪和血糖自我检测系统开始出现。此后这一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医学界对血糖也越来越重视。如今血糖监测已成为糖尿病诊断的最广泛方法。从年开始算至今大约有36年的时间,可以说现在血糖已经成为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标准。
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不同血糖诊断标准。下面我列举两个最大的世界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糖尿病协会,推出的糖尿病的血糖诊断标准。
这里列举WHO(世界卫生组织)(),ADA,ADA的诊断标准。涉及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值。
WHO: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84mmol/L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切分点,餐后两小时血糖值11.14mmol/L。
ADA()的标准是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4mmol/L。
ADA()的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
医院的检测单上,当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就会被视为高血糖。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标准曾经有过8.0毫摩尔/升、7.8毫摩尔/升、7.0毫摩尔/升等不同的值,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些人(比如空腹血糖值在7.0-7.84mmol/L)在ADA标准诊断下会被诊断成糖尿病;但在WHO1980标准下,就不被确诊为糖尿病。
有解释说,血糖检测与诊断标准变得越来越严格的的目的是提早发现,提早治疗。也就是说把在原有的正常血糖值范围内隐藏的,没有被诊断出来的糖尿病患者给寻找出来。但是你不管是怎样的划分,(1)没有一个血糖值标准能保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一定是健康的。变得越来越严格就是因为觉得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有不健康的,所以要把这些不健康的找出来。但是事两面。(2)没有一个诊断标准能确定诊为糖尿病范围内的人都一定有健康问题的。如果越来越严格,会把越来越多健康的人划分为糖尿病人。这就是聂医生的观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诊断标准,也就是年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糖尿病血糖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等于6.5%,就可以直接诊断为糖尿病,或者;(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也可以一次检验直接诊断为糖尿病,或者(3)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也可以一次检验直接诊断为糖尿病,(4)或者有典型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人,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也可以两次随机血糖值大于等于11.1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
我们为了深刻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肯定要知道7.0和11.1数字是怎么出来的。只有理解了7.0和11.1的来源,才能知道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今年9月份中华医学学会内分泌学会第16次全国学术会议报告上,纪立农教授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讲到了这个切点的问题。我把那个内容和大家共享。
首先就是该诊断切点的确定是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超过该水平视网膜病变风险明显增高。疾病的确定是跟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发布的风险来确定的,它确定这个是采用监测视网膜病变,也就是微血管病变这样的一个疾病,来确定糖尿病切点的。第二个是在这些确定糖尿病切点的研究中,以此为标准定义的糖尿病患者,累计的视网膜病变最多超不过20%。我们知道,如果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说它风险很高,接近20%,那的确是一个相对来说风险很高的情况。但是说如果一个身体的状况被诊断为疾病,它到底发生健康状况的问题有多少呢?假如我们说一个人有病,可是你说的到底有多少准确度呢?我说是50%,那你就觉得没有必要说了,因为你说这句话就等于或者对、或者不对,那有什么意义呢?现在这个情况就等于是诊断你为糖尿病,我说诊断你为糖尿病,并没有说你有健康问题,我说诊断你糖尿病的时候,你健康出现问题的概率只有20%,也就是只有五分之一,这就特别不精确了,如果五分之四,80%说的是对的,这个诊断大家可能还是对有20%的误差感觉到不满,那么说只有20%是对的,80%可能是说你有病,但是你并没有问题的这个说法上,是不是就非常让你难以接受?纪教授说,临床研究中发现确实存在超过此标准而长期随访中并不发现视网膜病变等的糖尿病患者群。这个是关于血糖标准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他讲到了糖化血红蛋白,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本身是受年龄影响的。这是纪历农教授的结论:“目前,仅以血糖水平为主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不精准的,有许多人被误判为糖尿病,还有很多研究去做。”
我要为纪教授敢于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让公众知道这样一个如此不准确的诊断,表示深深的敬意。这个不是谁都有勇气去做的。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精准医学与糖尿病的不精确诊断。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精准医学计划”。这个问题不是说美国了不起,而是说美国发现了医学里面有多么的不精准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状况,这个不精准已经导致了很多人的健康受到了威胁,所以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这个问题。
我们再拿糖尿病的不精准诊断来看,比如用血糖进行视网膜病变风险筛查的时候,它给出了一个这个值,空腹血糖7.0mmol/L,后面随机血糖11.1mmol/L;,筛查出不高于20%的高风险人群。然后就把这样的一个切入点作为糖尿病的一个诊断的标准切入点,确诊为糖尿病的人群中存在高于80%而没有健康问题的人。
这个问题就是要怎么理解呢?这一现象表明血糖值和人体健康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比如说血糖值只能判断个人中有20个人存在健康问题,这是一个概率,或者说这是一个统计学中的意义。但是到底是哪二十个人却无法精确诊断,所以糖尿病医学现在的诊断标准就是一个非常不精确的诊断标准。为了不漏诊,就把这个人都确定为糖尿病人,这样做的情况就可能对其中的80个健康人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而这80个人本身是健康的,就会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糖尿病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美国会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原因。
治疗一个健康人,或者我们说诊疗一个没有病的人,而且用非常严格的手段诊疗一个没有病的人,这和中医提倡的“治未病”,就是疾病预防是完全不同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讲一下现代中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知。
年,现代中医聂文涛就发现了血糖跟健康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他发现有时人体的血糖升高是有利于维持生命、保护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这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血糖升高不一定就是对身体有害的。
我在这里列举《有效康复糖尿病》这本书中部分的章节-7个因素可导致人体血糖升高。主食不足引发的血糖升高,高热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酗酒也可以引起人的血糖升高,过量运动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焦虑也可以引发血糖升高,降糖药物用量过大也会导致血糖升高,降糖药物用量不足也会导致血糖升高。而这里面的前五种,就是健康人也会出现的血糖升高的情况。
有的时候血糖升高本身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是人体生理代谢的需要,如果把健康的血糖升高进行强制的降低,实际上是使真正有疾病人无法经历一个完整的、自然的恢复期,就使疾病变成一个终身永久性质的疾病。
现在谈一谈血糖性质区分。年,现代中医聂文涛提出了良性血糖升高和非良性血糖升高,并提出了一个血糖性质区分量表。详细的讲解在《有效康复糖尿病》这本书中。
我们看他列举的几个项目,一个是并发症,并发症地位很高,人的健康状况要高度重视。体力、尿量、饥饿干、口渴。由于篇幅的问题,这里不可能对这个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这表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对于患者的血糖升高是应该加强血糖控制还是放宽血糖控制。
由于良性血糖升高,在身体过渡反映下,也可以转化成非良性血糖升高,通过使用此量表对这的情况进行经常性评估,可以提高糖尿病的医学疗效。
我们说如果一种治疗方式总是伴随失败的结果,人们应该对这种治疗方式产生怀疑,这是想要战胜糖尿病的医学家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在这里我也对纪立农教授表示敬意,因为他对现在的诊断方法产生怀疑,并将之公布于众。
聂文涛医生《有效康复糖尿病》介绍的就是另一种治疗理念及其效果。
有关糖尿病问题咨询和个性化健康指导,可以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