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陆菊明教授专访
编者按:
本届全军会上,来自医院的陆菊明教授就“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与中国证据、中国实践”作了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及防治策略方面的进展,展示了近年来的中国证据及中国实践情况。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陆教授还深入分析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可能原因,分享了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我国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之观点与态度。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点概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结合中国证据,并将国外非中国证据洋为中用加以借鉴。与既往指南相比,新指南推荐积极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策略,就胰岛素起始到强化的全称治疗作了详细推荐,推荐对血糖较高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并首次 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在制定中国糖尿病指南时可利用的有价值的中国证据相对较少。但是,无论如何面对中国如此众多的糖尿病患者,我们还是需要制定中国自己的指南。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是在借鉴国外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研究证据来制定的。就指南制定而言,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必须有中国自己的证据。中国在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方面还是开展了很多工作,基本上了解了近年来中国糖尿病发病及患病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就糖尿病的治疗而言,中国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开展了很多有关血糖较高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他药物降糖治疗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中国证据。当然,现在数据量还是不够的,未来糖尿病或内分泌专科医生应该更多地开展有价值的相关研究,丰富我国在这方面的素材。
深度解析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之原因
总结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亚洲人群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虽然其平均体重指数(BMI)不是太高,但腹型肥胖较为明显。第二,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表现为饮食种类及量的增多、运动减少,肥胖发生率增加。第三,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鉴于糖尿病的发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故糖尿病患病率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而增高。
分析HbA1c在我国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美国糖尿病协会首先提出“HbA1c≥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标准化测定HbA1c(测定仪器符合标准化要求并有相关的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此表示认可。就我国HbA1c测定的现状而言,医院基本上能满足HbA1c标准化测定的上述两个要求;但一些偏远地区及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尚无法满足上述两个要求。这就导致HbA1c的测定存在地区差异。未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及医疗技术的提高,HbA1c测定的标准化将有望实现。即便是这样,要想确定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还是需要中国研究的证据支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既往指南推荐的相关诊断切点或界值多选择整数或尾数为5的数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中国HbA1c诊断糖尿病界值的确定可能还是会选择和采用整数原则。实际上,医院已经将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参考。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