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及并发症管理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17-5-25 17:01:28   点击数:
  

——医院纪立农教授专访

编者按

年5月29日,第八届亚太拜耳华人糖尿病论坛(Asian-pacificBayerChineseDiabetesforum,简称ABCD)在宁夏银川盛大召开。会上,医院纪立农教授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其牵头的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相关研究结果。围绕其报告内容,纪教授接受了《国际糖尿病》记者的采访,分析了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要性,并就中国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防治与近期关于降糖药物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分享了其观点。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国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与在特定环境下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相比,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对象不同。RCT的研究对象是在比较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下入选的特征比较均一的患者,其结果是否在更广泛人群中适用,需要来自真实世界研究的验证。此外,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目前指南建议的临床证据能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若未得到很好的应用,则能分析原因,了解真实世界中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对RCT或其他在高度选择人群中开展的研究而言,真实世界研究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ChinaDNA项目对于中国糖尿病防控的意义

  不良生活方式尤其不健康饮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糖尿病诊断后,饮食干预也是血糖控制的一个措施。但是,我国缺乏具有很好营养知识的医务人员,临床医生的职业培训中也缺乏有关营养支持的相关培训,故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不尽人意。今年5月初刚启动的ChinaDNA项目旨在了解我国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营养治疗落实情况及存在的缺陷,以期为未来改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提供很好的数据,并指明改进的方向。

中国糖尿病患者CVD的防治难点与解决建议

  多项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会显著增高,CVD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与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与CVD患者存在很大的重叠。新发CVD患者中,有60%~70%伴有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就上述患者而言,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来看,最有效的措施还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达标,即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达标,以及在适宜人群中应用阿司匹林。我们将其称之为糖尿病的标准治疗,上述治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并受到指南推荐。

  但是,目前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这些措施的应用率非常低。因此,要想降低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需要将上述标准治疗措施应用到位。在此基础上,还需发现目前治疗方法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并探寻新的解决办法。但是,最根本的措施仍是落实目前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

分析现有不同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与应用

  目前,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从降糖角度来说,具有明确心血管保护证据的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最近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的研究显示,对已罹患CVD或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用SGLT-2抑制剂可明显减少心力衰竭(心衰)、肾功能不全及死亡发生风险。但是,这种药物是否适用于无明显CVD及较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尚无直接证据。另外,有临床研究发现,有些降糖药尤其是一些新药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是中性的,既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无心血管保护作用。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衰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严重问题。随着糖尿病患者罹患CVD后的生存率增加,加之这些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容易反复发生心衰。另外,老年合并糖尿病也是心衰的一个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群在罹患糖尿病前,可能已存在导致心功能下降的其他原因,而罹患糖尿病后,其心衰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今后在治疗上述患者时,应考虑药物对心功能的影响。例如,若有些药物在说明书中有这方面的警示,就应注意避免使用。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什么原因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ystl/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