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
根据最新调查,我们目前20岁以上成年人中,每4人约1人患上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目前中国约有成人糖尿病患者万。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要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为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2.疲乏无力,肥胖
可惜的是很多患者,血糖已经升高,但是并没有出现上面的症状,这个是最危险的。只有在定期体检中,监测血糖才可以发现:
目前我们用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目前比较准确地反应血糖代谢情况的检查方法:
①早上7-9点开始,受试者空腹(8-10小时)后口服溶于ml水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儿童则给予每千克体重1.75g无水葡萄糖,总量不超过75g。糖水在5分钟内喝完。
②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小时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
③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和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
④试验前3天内,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米饭、馒头等)不少于g。
⑤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3-7天,如避孕药、利尿剂和苯妥英钠等。
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血糖监测对于判断血糖控制水平及其与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能有效地监控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从血糖监测中获益,故建议有以下情况者一定要监测血糖水平:
1.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者
2.正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者
3.妊娠期
4.血糖控制不佳者
5.有严重低血糖者
6.血糖水平很高导致糖尿病痛症者
7.没有明显症状的低血糖者
家庭血糖仪具有便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采血量小,费用低廉,快速出结果的特点。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的选择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血糖监测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高血糖和低血糖,评估药物、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是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的依据。1.餐前血糖(包括空腹血糖)监测: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时或有低血糖风险人群进行监测。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2.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者。另外,需要了解饮食、运动和治疗对血糖影响情况者。
3.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者,应进行(晚上10点左右)血糖监测。
4.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若进行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已接近治疗目标,但空腹血糖仍然较高或经常发生夜间低血糖时,应在凌晨3点左右监测血糖情况。
5.其他情况如出现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改变饮食、不能规律进食、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等情况,都需要监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一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一次,复诊前加测5点血糖。2.使用预混合胰岛素者在血糖达标之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一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一次,复诊前加测5点血糖。
3.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强化血糖监测方案:每周3天每天5-7点血糖监测,主要在药物调整期间使用。
4.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低强度血糖监测方案每周3天每天一餐前后或每周3天早餐前、睡前的血糖监测,以此掌握血糖控制趋势又能了解进餐对血糖的影响,如疑有无症状低血糖则应重点监测餐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