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华,中医主任医师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第二批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发表省级以上医学论文近20篇,多次参加全国大内科主任学术研讨班。
擅长主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及其后遗症,肝胆病、胃肠病、带状疱疹、内分泌病、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自拟调压降脂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技进步奖。
诊疗特色:注重中医的整体观念,善于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灵活选用经方、灵活组方用药,疗效显著。
坐诊时间:周三、周五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致死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型糖尿病患者1.5亿以上,占85%左右,我国达万人,而且其患病率逐年增加。预测到年,全球将增至3亿人,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目前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通过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及使用胰岛素,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场持久的“防御战”,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注重主动进攻,强调①未病先防,防患未然;②主动出击,提前干预;③既病防变,延缓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中医药还可以显著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仍有口干、疲乏、多汗、失眠等症状长期存在,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辨证治疗、对症下药,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生活,重返人生的舞台。
案例
案1:陈某男49岁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三年,近一个月来检查空腹血糖9.7mmol/L,刻诊:形体肥胖,皮肤暗黑,头昏,口干无口苦,食欲、二便未见异常,舌暗苔薄腻,脉两关不调。
?药:柴胡,桂枝,干姜,花粉,牡蛎,黄芩,广木香,当归,益母草,川芎,赤芍,苦瓜,甘草,生姜,红枣等10剂。
?二诊:空腹血糖7.8mmol/L,头昏、口干明显好转。
?上方加减,继续服用20剂,空腹血糖检查6.1mmol/L
?案2:魏某男57岁
?主诉:发现糖尿病5年余,一直服用西药控制,效果差。刻诊:口异味,口干,大便干结,今日化验结果:空腹血糖2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3mmol/L,舌暗苔薄腻,脉左关弱。
?方药:乌梅,黄连,干姜,黄柏,细辛,肉桂,当归,红参,附子,苦瓜,刘寄奴,丹参,红花,生姜等 10剂。
?连续服用此方,检查空腹血糖11mmol/L,今日因不慎腹泻,稀水样便,舌苔白腻,脉沉弱。改方,附子理中汤加味。
?后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mmol/L,无腹泻,继以附子理中汤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