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7~19日,由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和糖尿病分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东方内分泌-糖尿病会议暨上海市内分泌-糖尿病年会”于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云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热烈讨论内分泌代谢病领域和糖尿病领域最新热点研究和治疗进展。
4月18日,上海医院王卫庆教授作了题为“高效控糖、降重减围”的学术报告,探讨了我国2型糖尿病(T2DM)治疗困境的应对之策。超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T2DM患者在 王卫庆教授首先指出,我国T2DM形势严峻,不仅总患病率高达11.6%,而且血糖控制欠佳。~年,纪立农教授牵头在家医院开展的3B研究共调查了例T2DM患者,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患者不到半数(47.7%),HbA1c6.5%的患者比例仅为30.7%。超重/肥胖是中国T2DM患者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不仅增加心血管风险,且不利于血糖控制,目前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均将包括体重控制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作为T2DM治疗的基础。
肥胖可分为两类:以体重指数(BMI)为衡量指标的全身性肥胖和以腰围为衡量指标的腹型肥胖。根据中国人群特点,BMI≥28kg/m2定义为全身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则可诊断为腹型肥胖。近年来关于肥胖研究的新进展发现,传统BMI无法区分肌肉或脂肪造成的体重改变,而腰围更能反映内脏脂肪的堆积程度,对T2DM患者更具临床意义。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显示,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基线时腰围越大,日后发生T2DM风险越高。加拿大一项为期1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腰围比BMI能更好地预测死亡风险。
王教授特别强调,中国人虽总体肥胖程度较轻,但体脂分布趋向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病研究显示,T2DM患者中腹型肥胖者约占50%。因此,我国T2DM患者更应 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独特的降糖减重作用为T2DM治疗困境带来了新希望,王教授接下来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GLP-1是肠道分泌的一种激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素释放,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在糖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GLP-1半衰期很短,分泌后很快被降解失活,GLP-1RA正是通过增加GLP-1血浆浓度来发挥降糖作用。而且,在GLP-1RA与胰岛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关键性的钾离子通道关闭依赖于葡萄糖浓度,当葡萄糖浓度低于一定阈值时,钾通道启动途径不能触发,也就无法释放胰岛素。因此,仅在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时,GLP-1RA才能发挥降糖作用,更符合生理血糖调节模式,并大大减少了低血糖发生率。
在降糖同时,GLP-1RA还可有效降低体重,减少内脏脂肪。目前研究发现,GLP-1RA利拉鲁肽主要通过中枢机制来发挥减重作用。下丘脑是食欲调节的重要中枢结构,利拉鲁肽治疗可显著增加下丘脑弓状核饱食信号水平,并抑制弓状核饥饿信号的增加,从而增加饱食感,减少热量摄入。LEAD6研究中,T2DM患者由艾塞那肽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后体重继续显著下降。多项研究提示,利拉鲁肽的减重作用主要通过中枢机制,而不依赖于胃排空。
利拉鲁肽高效控糖,降重减围,综合获益目前,利拉鲁肽在治疗T2DM患者的降糖减重疗效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王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来自利拉鲁肽6项主要Ⅲ期临床试验——LEAD1-6的数据表明,利拉鲁肽不同剂量(1.2mg或1.8mg)不论单用或联合用药,在T2DM不同病程阶段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可使HbA1c自基线下降1.1%~1.6%;而且,LEAD系列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体重。LEAD2研究中,利拉鲁肽治疗可显著减小患者腰围,且与安慰剂和格列美脲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一项纳入LEAD1-6研究和Lira-DPP-4i研究治疗26周数据的荟萃分析显示,利拉鲁肽缩小腰围作用与基线水平相关,基线腰围越大,利拉鲁肽效果越显著,提示利拉鲁肽对于严重腹型肥胖患者获益更多。
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应用,利拉鲁肽均能发挥卓越的降糖减重作用。在一项短期研究中,利拉鲁肽治疗20天即可显著减少T2DM患者饥饿感,改变其饮食偏好,并显著降低BMI和缩小腰围。美国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利拉鲁肽治疗6个月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HbA1c和体重,且基线BMI越大,体重降幅越大。意大利一项临床实际应用研究显示,利拉鲁肽治疗2年能显著持久地降低T2DM患者HbA1c、体重和腰围,与基线相比,24个月时患者平均HbA1c下降1.0%(P0.01),平均体重下降4.9kg(P0.01),腰围缩小4.0cm(P0.01)。
而且,与另一类肠促胰素类降糖药DPP-4抑制剂相比,利拉鲁肽降糖减重效果更优。一项针对中国T2DM患者(n=)的随机开放研究证实,利拉鲁肽1.2mg/d治疗24周后HbA1c水平较基线降低1.5%,显著优于沙格列汀5mg/d(1.23%)和维格列汀50mgbid(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利拉鲁肽组患者HbA1c达标(≤6.5%)比例也显著高于沙格列汀(27.9%vs.13.3%,P=0.)和维格列汀组(27.9%vs.8.8%,P=0.)。该研究还发现,利拉鲁肽的减重效果也明显优于DPP-4抑制剂,利拉鲁肽1.2mg/d、沙格列汀5mg/d和维格列汀50mgbid治疗24周后患者体重分别减少6.0kg、0.9kg和0.8kg(P0.01)。
结语王教授最后总结,我国T2DM患者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