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糖尿病,分三阶段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16-12-12 22:29:45   点击数: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都不是一步到位,就得了糖尿病的,总有个发展过程。

1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往往很快,看起来像是突然发病的。实际上这类病人也有个潜伏期,时间一般为3月-3年。先是胰岛受到病毒或者毒物的侵袭,而后因为发生自身免疫性的破坏,胰岛又受了“二茬罪”,结果几乎所有的胰岛都被破坏,不打胰岛素就难以维持生命,变成了1型糖尿病病人。

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就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5-10年。2型糖尿病发展的最早阶段可称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阶段,这段时间如果不注意,血糖就会一定程度的升高,走进第二阶段,也就是血糖增高阶段,这个阶段一般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血糖增高者要是还不提防,在不久的将来,就很有可能发展到最后阶段,变成2型糖尿病病人了。

2型糖尿病发生第一阶段:高危人群

指目前血糖完全正常,但得糖尿病的危险较大的人群。那么既然他们的血糖正常,为什么不说他们是正常人人呢?因为他们得糖尿病的危险要大于一般人群。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者,

肥胖者,

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者,

生过8斤以上的巨大胎儿者,或者出生体重低于5斤的人,均容易罹患糖尿病。

80年代末,有个叫瑞文的外国人提出一个名词,叫做X综合征,后来人们把X综合征改为代谢综合征,这个综合征至少包括高体重(超重或者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症)、高血粘、高尿酸和高胰岛素血症。一个人如果有这7个高中的3项以上,即使现在血糖不高,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因此有代谢综合征者也应该算作糖尿病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糖尿病病人的后备军,如不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节,得糖尿病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多得多。所以说,高危人群应该是我们防止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的重点对象。

2型糖尿病发生第二阶段:糖尿病前期

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主要包括3种情况:

(1)空腹血糖受损:英文代号为IFG,意思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又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诊断标准如下:指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毫克/分升)之间,当然餐后2小时血糖也必须没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糖耐量受损:英文代号为IGT,这些人在作糖耐量试验时,空腹和服糖后两小时都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指标,但服糖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0毫摩尔/升(~毫克/分升)之间。

糖尿病前期不是糖尿病,但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之上,随时可能掉下来。此时如加以注意,大多数人可以不进展为糖尿病,所以说这是不得糖尿病的最后关口。据调查,我国目前糖尿病前期者不少于糖尿病人群总数,可能高达1.5亿人。所以,糖尿病前期者应该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2型糖尿病发生第三阶段: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是血糖升高的最终发展阶段。空腹血糖等于或者大于7.0毫摩尔/升(毫克/分升),餐后或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等于或者大于11.1毫摩尔/升(毫克/分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到了糖尿病阶段,病情一般不可逆转,即使经过努力,血糖又回到正常范围,我们也不能说“糖尿病已被根治”,因为一放松要求,糖尿病就会卷土重来。到这个阶段,摆在糖尿病病人面前的任务已不再是预防糖尿病,而是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了。

糖尿病的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但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只能是血糖。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建议,也已被医务界人士所接受。糖尿病的表现固然能为我们诊断糖尿病提供重要的线索,但有些2型糖尿病病人这时候症状不太明显,很容易被忽略,以至患者在得病后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十分明显时才来就医,结果贻误了病情。

所以单靠糖尿病症状发现糖尿病就太晚了。也有些人临床表现挺像糖尿病,但是一查血糖不高,这就不是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受损时,血糖参考表(毫克/分升)

────────────────────────────

正常------------------------------血糖升高-------------------------糖尿病

空腹血糖<6.1-----------------6.1-6.9(空腹血糖受损)-----≥7.0

餐后2小时血糖<7.8---------7.8-11.0(糖耐量受损)------≥11.1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yfzl/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