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营养师顾中一
年5月22号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版)》,这个指南的发布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到年的筛查结果显示,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
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1.6%。
换言之,咱们国家至少有一亿人正在遭受糖尿病的影响,而相比之下年的时候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还低于1%呢。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排除遗传因素,国人2型糖尿病增加的原因可能有: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大家出行越来越少走路和骑自行车了,因此日常的体力活动减少了。
很多成年男性经常吸烟,有研究显示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而且吸烟也与较高的腹部脂肪相关。
白米和其他的精制谷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添加糖的摄入也开始增加。
反式脂肪、饱和脂肪(比如棕榈油)、红肉、加工肉类摄入量的增加。
随着全球化,相比于过去很多人开始经常吃快餐,很多人开始摄入更多的添加糖,比如含糖饮料。
另外很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睡眠障碍、抑郁症、生命早期干预、年龄等因素也有影响。
不少人对糖尿病的饮食都存在误区记得好几次我在下医院其他科的医生,都拦着我咨询他们血糖控制不好该怎么吃的问题,而且我原以为他们不会有太多的错误,事实上还是不敢吃肉、不吃水果、大量吃杂粮……
这次的指南中就提到水果不是不能吃,应当控制好每次摄入的时间和量,建议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到克左右。
当然了,这次指南主要还是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通用原则,未来可能会针对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等等陆续推出基于循证医学的指南,言归症状:
这次指南的8条核心推荐: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和普通人群膳食指南的共同点:比如每天蔬菜到克,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其中绿叶菜不少于70克,经常吃一些鱼虾、蟹贝及禽肉类,畜肉适量,尽量减少肥肉的摄入,每天保证克液态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的摄入。烹调上注意少油少盐,每天烹调油25到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不同点:相对于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毫无疑问更在意血糖的控制,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上也会更加详细,比如说进餐顺序,建议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同样要少油少盐,摄入高质量蛋白质,但更注意血糖的控制
关于腰围:腰围也是指南中特别强调了的,根据既往的建议,我国人群应当严格控制腰围,男性腰围不应该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不应该超过85厘米,而且成年人的体重指数应当控制在18.5到23.9之间,规律运动,每周至少三次锻炼,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
控治糖尿病需远离的18个饮食误区作者张志英副主任医师一附院内分泌科
本 误区1:进食量越少对糖尿病控制越有利人体每日工作、劳动所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进食的目的是为身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像汽车运转需要加汽油一样。进食过少,能量提供不足,就会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体力和精力。长期进食过少,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差,抵抗力下降,易患其他疾病。过分的控制主食有可能造成两种不良后果:1、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或者出现频繁的低血糖和饥饿状态后的反应性高血糖;2、严格控制主食之后放松了对肉蛋、油脂、零食等的控制,以致每日总热量反而远远超标,同样引起血糖升高。
误区2:糖尿病人应少吃主食,多吃肉食
三大营养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对人体缺一不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碳水化合物占的比例达55-60%。糖尿病饮食治疗是指控制总热量,使之基本满足日常工作劳动的需要。总热量由三大营养素按合理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55-65%;蛋白质:10-20%;脂肪:20-25%)。多吃肉食会造成三大营养素比例失调、维生素摄入不足,肉食中的动物脂肪摄入过多,会造成高血脂、肥胖等,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3:糖尿病人花生、瓜子可以随便吃
花生、瓜子等干果富含油脂,属高热量食品,吃这类食物等同于进食植物脂肪。每克脂肪分解代谢后可为人体提供9Kcal热量,每克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提供4Kcal热量。因此脂肪供应的热量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两倍多(9:4)。进食脂肪增多会造成总热量超标,同样引起血糖升高。多吃花生、瓜子虽可以补充微量元素,但不符合三大营养素合理均衡补充的生理需求。适量摄入,并减少当天等热量油脂是可行的。
误区4:糖尿病人水果、甜食绝对不能吃
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人体补充能量的主要来源,水果、甜食主要含果糖、蔗糖,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双糖,在肠道比淀粉类食物中的多糖吸收快。必须把每日进食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计算在总热量需求之内,即碳水化合物(糖类)食品种类之间进行调换。在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并已维持1-2周的情况下,适量减少主食,可以在两餐间食用一定量水果(一般每次2两水果替换半两主食)。适当补充水果还能补充维生素。对血糖影响较小的水果有橙子、番茄、草莓、胡柚等。对血糖影响较大的水果有香蕉、红枣、甘蔗、椰子等,进食这类的水果要酌情减少。大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吃水果前后进行血糖监测,以便掌握不同水果对血糖的影响,逐渐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水果种类和食用量。 误区5:糖尿病人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所谓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是指蒸煮时间长、加工过软的食物。由于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过分软化,进食后很快全部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造成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明显升高。餐后的高血糖由于高渗性利尿的原因,来不及被吸收,大量尿糖从肾脏排出,又造成下一顿餐前的低血糖。因此,在没有胃肠疾病的情况下,尽量将米面加工成馒头、饼、米饭等含水分少的食品,而不要做成面汤、米粥、面(米)糊等,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减少餐后高血糖。同时每一餐增加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也会减慢食物在肠道的吸收速度,改善餐后高血糖。
误区6:糖尿病人多吃豆制品好
豆制品属于植物蛋白类食品,适当补充豆制品能同时补充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对糖尿病人有益。但植物蛋白相对于动物蛋白(瘦肉、蛋、奶),经过人体吸收利用的时候产生的代谢废物较多,要经过肾脏排泄,加重肾脏的负担,应适量食用。糖尿病合并肾脏病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时不宜食用豆制品。
误区7:降糖食品能够降低血糖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降糖食品(包括保健品)有三大类:一是膳食纤维类如降糖饼干、苦荞茶等;二是含微量元素类如含铬、含硒类保健品、蜂胶等;三是无糖食品如无糖点心等。无糖食品也是食物,只要被吸收进入体内,就能提供热量。区别于其他食品只是没有蔗糖、提供的热量少而已。绝对不能作为降糖药物使用。即便服用也要计算它的热量,以相应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不能无限制食用。购买时要选择外包装上印有“保健食品”的蓝色标志和“卫食健字”批号以及卫生许可证号的正规保健品,并仔细查看批准文号和标识。
误区8:糖尿病口渴,喝水越多就越渴
糖尿病患者口渴是由于血糖过高,渗透性利尿造成的,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下的病理需求。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口渴而不及时补充水,会造成身体脱水,血糖更加升高,血液粘稠度过高,血液循环障碍,严重的会发生心脑血管血栓。糖尿病患者控制喝水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要注意主动补充水分,尤其在高血糖时,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未渴先饮,保证每天有充足的饮水量。
误区9:吃了降糖药,饮食就不用控制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必不可少。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物质。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不进行饮食控制,随意进食,就会出现餐后血糖和尿糖升高,单纯依靠药物,无法达到平稳的降糖效果。饮食过多使血脂升高、体重增加,病情雪上加霜。不坚持饮食治疗而加大的药量则会增加肝肾负担和增加体重。
误区10:只是控制甜食,不控制盐的摄入
少吃盐(每日6g)是健康的饮食之道。长期摄入过量的盐,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高血压,进一步发生肾脏、视网膜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加速和加重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进展。
误区11:得了糖尿病太可怜了,什么都不能吃
糖尿病饮食治疗不是为了治疗糖尿病而专门设置的特别饮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难以做到的治疗方法。它没有限制食物的种类,只是控制了每日热量的摄入。它遵循的是不过量摄食、不偏食并且有一定进餐规律的饮食原则。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人,是防止肥胖和保持健康的必备条件。饮食治疗的目的是:维持标准体重,避免肥胖和消瘦;摄入均衡的营养,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无机盐按人体所需比例摄入;保持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正常。
误区12:不甜就能随便吃
部分糖友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该不吃甜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可以用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但必须计算进总热量。
误区13:吃多了加药就行
一些糖友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他们觉得,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误区14:控制正餐,零食不限
部分糖友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样也破坏了饮食控制。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误区15:荤油不能吃,植物油多吃没事
尽管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无论动物油、植物油,都是脂肪,都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因此,植物油也不能随便吃。
误区16: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有些糖友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而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因此就只吃粗粮,不吃细粮。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吃太多含有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误区17:少吃一顿就省一顿药
有些糖友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另外,少吃这一顿,必然下一顿饭量增大,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很重要。
误区18:用了降糖药,就不需要控制饮食
有不少病友认为用了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后,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再需要严格进行饮食控制了。这种认识和做法也是不对的。饮食不控制,一是会造成血糖波动,很难确定胰岛素治疗的最佳剂量;二是会引起血糖居高不下,胰岛素的使用量就会相应增加,而肥胖恰恰又是病人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最终给治疗带来困难。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