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 1、患者可合并肝、肾、心脏、横纹肌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因此应抓住时机积极抢救。
2、由于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全身情况差,故应迅速建立经脉通道,至少两路,一路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另一路扩容及对症支持治疗。
3、患者脱水严重,存在循环障碍,故不推荐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4、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往往导致高钾血症,应随做好急诊透析和心肺复苏的准备。
5、重视患者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症。
6、血肌酸激酶水平是横纹肌溶解症最特异的指标,建立血CK≥正常峰值5倍,具有诊断价值
7、在治疗过程中,应将血清酸激酶作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抢救治疗时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8、绝大部分患者伴有胰酶水平升高,临床上应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9、如果患者虽然有胰酶水平升高,但无相应的腹部体征,CT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缺乏胰腺水肿、渗出及坏死的征象,且随着酮症酸中毒的纠正,胰酶在2~3周内能恢复正常,则不考虑合并急性胰腺炎。
10、患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长期的降糖治疗方案一般需要速效或超效胰岛素联合中长效胰岛素四次皮下注射。
11、部分患者可以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最大限度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
12、妊娠相关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自身危害大,而且死胎率高。
13、缩短高血糖时间、今早纠正酮症酸中毒及时行剖宫产术,可能是挽救胎儿生命的关键。
例1抢救经过:患者入院后予积极补液(4.7~7L/d),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32.9~55.8u/d),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及扩冠、抗凝、保护心肌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治疗后14h酸中毒纠正,治疗第二天血脂酐水平恢复正常,治疗第三天尿酮体转阴性,第七天血CK水平降至正常。
04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尚不明确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HLA基因型)、环境(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大多采用年日本糖尿病协会的标准,分为筛查标准和诊断标准。
筛查标准为:出现糖代谢紊乱症状(口干、多尿、多饮、体重下降)1周内发生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初诊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6mmol/L。
诊断标准为:出现糖代谢紊乱症状后迅速(一般1周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初诊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6mmol/L且HbA1c8.5%;3.尿C肽10μg/d,或空腹血C肽0.1nmol/L(0.3ng/ml)、兴奋后或进食后C肽峰值0.17nmol/L(0.5ng/ml)。
转载来源:糖尿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