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应根据CKD分期选药,遵循个体化原则,参阅药品说明书,视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最佳降糖方案。
作者:医院周斌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案例:
吴女士,55岁,患2型糖尿病20年,双眼几近失明,纳差、腹胀、便秘,双下肢膝以下麻木、浮肿,尿中泡沫多;血糖控制差,反复住院,各种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均已“齐全”;经常自行停用胰岛素,近半年家属帮其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22u,不监测血糖。绝经6年。
检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9.2%,尿素氮14mmol/L,肌酐umol/L,血清白蛋白27g/L,24小时尿蛋白3.8g,血红蛋白g/L,空腹C肽2.64ng/ml。空腹血糖9.3~1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3~26.1mmol/L。
这时,患者会问——医生,我肾功能不好,就全靠打胰岛素了吗?可我眼睛看不见,自己没法注射,顶多让家人每天帮我打一次啊!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上表格、看图说话!
表1.慢性肾脏病(CKD)的肾功能分期
(注:GFR,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a肾损伤定义为病理、尿液、血液或影像学检查的异常。)
图1.口服降糖药用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示意图
看不分明?讲几点关于2型糖尿病肾功能减退的用药说明:
1、当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退时,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便于指导临床用药。伴有CKD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药物时,均应注意其肾安全性。
2、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中重度CKD患者的HbA1C可适当放宽控制在7.0%~9.0%。当CKD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时,HbA1C检测结果可能被低估。在晚期CKD患者,使用糖化白蛋白可更可靠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以更全面地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3、选药原则: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优先选择从肾排泄较少的降糖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宜选用短效胰岛素,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4、口服降糖药的选择:临床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各种降糖药物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特点,结合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确保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一般而言,当eGFR低于60ml/(min·1.73m2)时大多数口服降糖药物需酌情减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