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人从30岁开始,平均每10年左右,我们就要跨过一道“坎儿”
能否过坎儿,能否健康?
并非天定!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0岁以后的五个“坎儿”,以及如何度过健康“坎儿”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30岁以后的你将面对哪些风险,又将如何“避险”!
1
30岁的肌肤
皮肤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大概在25岁到30岁左右,如果不注意皮肤的护理,就会导致皮肤受到损伤。皱纹、斑点便开始显现,当皮肤开始衰老时,单单靠护肤品是不能解决的,体内环境的变化占主导地位。
齐鲁健康院外精准管理中心每天都会接待前来咨询干细胞抗衰综合方案的患者。
今年45岁的刘女士便是其中的一员,目前刘女士接受干细胞治疗已经过去了3个月的时间。
再次来到齐鲁健康院外精准管理中心的刘女士表示:“第二个月的时候,我眼部下方的松弛有了很明显的改善。这个月就发现肤色也提亮了,皱纹、松弛都有了改善。不管是我自己照镜子还是我的朋友家人,都说我看起来年轻了很多,外表得到了很大改善。而且每天的生活都精力充沛。虽然也曾想过要是再早一点知道这种疗法就好了,但是我相信今后的人生一定会变得很快乐。我想这比高价的营养品要好得多。”
齐鲁健康的专家表示:“干细胞美容抗衰技术。运用干细胞技术不仅能促进表皮细胞的增长,修复细胞损伤,使肌肤重新充满活力和弹力;还可以有效改善性功能、代谢等各项人体机能,从底层完成美容抗衰。”
2
40岁的免疫力
40岁的“我们”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养,同时还要面对社会上的人情往来。这个阶段身体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人体的健康状态与免疫细胞活性、多样性和数量是有绝对关系的。
免疫细胞是健康的守护者,不仅能发现并消灭外来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还能识别和清除体内被感染、老化的细胞或发生癌变的细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细胞同干细胞一样,也会逐渐退化骤减。
研究数据显示,衰老时体内免疫细胞的战斗力不足年轻时1/10,使得年长者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以及癌症的威胁。
定期干预免疫细胞是减少癌症爆发的最佳优质途径,也是各种免疫疾病的最优治疗方法。这已经是世界医学共同认可的技术。
3
50岁的心脑血管
易患心脑血管病的年龄在5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主,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在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认为脑损伤时永不可复原的,但随着近几年再生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帮助脑损伤患者恢复自理生活的案例越来越多
年11医院内科通过60例脑中风患者临床研究,利用脐血干细胞疗法移植患者15天左右后感觉功能有所恢复,随后2—6个月语言、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肌力也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合康复训练后,随访12月,其FIM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分级及BI评分均获得改善,患者无知觉的肢体肌张力、自我料理能力均也得到改善。这提示,脐血干细胞疗法对于改善患者功能独立性效果显著。
4
60岁的血糖
年12月6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正式发布了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年,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5.37亿(10.5%)糖尿病患者——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越来越多的干细胞临床结果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技术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今年5月份,吴先生来到齐鲁健康院外精准管理中心进行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方案咨询,当时吴先生的视力白天看东西重影,有飞蚊症的症状,夜晚视力下降明显。
齐鲁健康的专家根据吴先生的病情为其制定了干细胞综合治疗方案,并医院进行了干细胞回输。
首次回输结束后第五天,吴先生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之前白天的疲倦感消失了,感觉自己的精气神提升了不少。
第二次干细胞治疗后,吴先生的血糖从8.2mmol/L降到了6mmol/L,这样的变化让吴先生激动不已。
目前吴先生已经完成了三次干细胞治疗,距离吴先生第一次来到齐鲁健康院外精准管理中心已经过去三个多月。
吴先生现在随机空腹血糖在早晨降至5.3mmol/L.注射剂量的胰岛素降至22U/天,剂量逐渐减少。眼底病变趋于稳定,视力得到改善。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患者胰岛功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间充质干细胞也均具有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5
70岁的神经
年过古稀,也就是70岁,基本已经看遍人间世事,参透人生道理,但是忽然有一天你开始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70岁高发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患者记忆严重衰退、行动力慢慢为零,最终变得全面性痴呆。
干细胞帮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取出”脑海中的橡皮擦!
自年以来,该研究团队一直在评估静脉注射的安全性,并且静脉注射的安全性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与现有的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方法不同,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一种根本性疗法。研究发现,该疗法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抗炎、脑血管再生以及脑细胞的保护和再生。
相信随着科学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医疗政策的推行,未来细胞治疗技术势必为慢性病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