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联合治疗及自我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0-10-13 16:04:17   点击数: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编者按

年4月25日,第十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上,医院陆菊明教授主持了多场专题并进行了学术报告。针对目前糖尿病管理中的策略,《国际糖尿病》记者在会议现场采访了陆教授。

早期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地位与价值

  2型糖尿病起病较隐匿,有些患者可得到早期诊断,而有些患者诊断较晚,确诊时血糖可能已处于较高水平。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若血糖较高,可考虑起始联合治疗。起始联合治疗优势明显:其一,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同时干预,能实现快速有效的血糖控制;其二,随时间延长,某一剂量单药治疗会逐渐失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增高,故单药治疗有效时间较短。现在我们正探讨起始联合治疗能否延长某些患者的血糖有效控制时间。例如,若单药治疗的血糖有效控制时间为半年或1年,联合治疗后是否可达到3年或5年。若可以,将对指导未来临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另外,新型降糖药如DPP-4抑制剂等与二甲双胍或其他不引起低血糖的药物联合治疗,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且不会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及心血管安全性问题。我们期望能出现更多起始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自我血糖监测的难点及有效应对措施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应用血糖仪,患者可非常方便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实际上,国内指南如糖尿病指南及血糖监测指南均包含自我血糖监测内容。

  我们需对血糖监测患者进行分类,有些患者血糖监测频率较低,如单纯饮食控制及单用一种不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不需每天监测血糖,一般1周或2周监测1次。但是,若患者出现血糖突然升高,则需及时监测。

  若患者应用的是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如磺脲类及胰岛素促泌剂,则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因为这些药物使用过程中需逐步调整剂量,小剂量起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步加量,可能需每周监测2~3次血糖。

  胰岛素治疗患者所需血糖监测频率也较高,因为这些患者胰岛功能较差,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其中,单用基础胰岛素(即晚上睡前应用长效或中效胰岛素)的患者只需监测空腹血糖即可;而每天需多次注射胰岛素者则需加大血糖监测频率,尤其刚开始调整胰岛素剂量时不清楚每天所需胰岛素用量,加量可能出现过量情况,剂量调整时要视血糖情况而定,避免发生低血糖。

  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监测更无争议。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基本丧失,每天需接受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治疗,需密切监测血糖。

  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人群如住院患者。住院患者病情较危重,可能需每1小时或2小时监测1次血糖,以调整胰岛素用量。

  总的来说,第一,血糖监测非常有价值;第二,要对患者进行分级,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案。鉴于糖尿病患者存在低血糖及高血糖风险,我们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应配备一台血糖仪,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高血糖及低血糖,医院就医作进一步治疗。

转自《国际糖尿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xgyy/11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