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或认为自己会拖累家庭成员?你是否片面地认为糖尿病是无法治愈、无法摆脱的终身性疾病,对自己失去信心?
如果有,你是存在抑郁情绪了,这样不仅给你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也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走出抑郁情绪,这有妙招。
接纳疾病,相信科学
生病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一些糖尿病病友不能客观地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从而得出一些过于主观的判断,让自己陷入过度焦虑之中。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虽说现在医学还没有完全弄清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但利用现有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患者只要长期坚持规范治疗,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
得了糖尿病,与其悲观绝望,不如勇敢地面对。只有接纳疾病、相信科学,才能冷静、理智地去寻找解决之道,少走弯路,用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以配合医生的治疗。
完善个性,转变思维
我们发现性格过于偏执的病友,也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者,或者遇事爱钻牛角尖的人更容易发生抑郁。这类性格的人变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当发现现实与想象相违背时,就会感到压力袭来,从而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
佛学里把人世间叫做“娑婆世界”,翻译过来意为能容你许多缺陷的世界。苏东坡词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正因世间本存有缺憾,于是便不会有完美无瑕的人生。
在生活中,我们应认识到现实总是不完美的,接受生活会有很多遗憾,接受人会有生老病死这样的事实,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背负过多的负担,逐渐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培养爱好,快乐来源
抑郁的症结是曾经让我们获得快乐的那些方式,现在变得突然失效,而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多新的获得快乐的方式。比如一个人,如果事业是他获得快乐的唯一来源,一旦他的事业遇阻或者退了休,他就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
如果在工作之外,我们还有摄影、垂钓、旅行等其他快乐的方式,当心情有些抑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获得快乐,从而及时对抑郁的情绪进行自我疏导。
如果时间允许,糖尿病病友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学琴棋书画、制订旅游计划等,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不仅能有助于驱散抑郁的情绪,还可增添生命的意义。
多交朋友,及时倾诉
长期独处的人发生心理抑郁的可能性更大。巴尔扎克说:“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人不能没有朋友,糖尿病患者更需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朋友之间的交流不同于与父母、子女间的交流,朋友之间更能畅所欲言、无话不谈,通过与朋友的交往活动,大家互相关心、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抑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一项针对美国两千多名上网青少年的研究显示,拥有足够多的情绪健康的朋友,能使患抑郁症的风险减半,或使得抑郁症患者在6~12个月内摆脱抑郁困扰的概率增加一倍。
积极行动,不拘小事
当抑郁情绪出现的时候,由于消极思维的作用,一些人往往会想得多、做得少,而越是行动少,就越是抑郁,就越会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所谓“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这中间的落差就是烦恼”。
在我们打算做一件事情,却为了先完善自己的想法而左思右想困扰不已时,不如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完善。
行动不一定非是大事情,只要是我们一直想做却未做的事情就可以,甚至可以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去理发店理个发,去电影院看场电影,经常告诉自己要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简单的事情,让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想,从而改善心理抑郁的状况。
抑郁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糖尿病病友要学会调整,因为你越快乐,糖尿病越容易控制!
作者:李然
糖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