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打败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目前,全世界有3.47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与体重过重、肥胖和缺乏身体活动的情况迅速增多有关。
年,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的人患有糖尿病。年,糖尿病直接造成万例死亡。80%以上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据预测,到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第七大死亡原因。预计在今后10年内,由糖尿病造成的死亡总数将增加50%以上。
糖尿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糖尿病病人不良的生活环境影响主要就是吃的太多活动太少。吃的太多,活动太少会造成人的肥胖,肥胖是造成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控制合理的饮食,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治疗预防糖尿病的意义重大。
糖尿病的饮食特点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与正常人的饮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有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1、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像正常人吃饭那样随意(正常人往往是把品尝美味佳肴作为首要原则)。
2、要求平衡膳食,既然是平衡膳食,就需要做到正确的食物选择并有合适的数量,保证吃进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素能满足您能量的需要。
3、饮食疗法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天天执行,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见到效果。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的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能,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2、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单糖及双糖的食物,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
3、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方法
1、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人实际上和正常人一样,也要通过膳食摄取热量,但是必须比正常人摄入的总热量低一些。总热量摄入多少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具体计算。因此,糖尿病人不能停留在只知道吃几两主食的不确切认识上,必须了解自己应该摄入的总热量。
如何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呢?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标准体重是多少。衡量体重的一个标准是看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
标准体重的计算:
标准体重(kg)=身高(cm)-
高于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的20%为消瘦。
2、平衡膳食
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应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食搭配;勿挑食,勿偏食。
(1)吃主食
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的食物。
(2)限制脂肪
脂肪过多,可加重肥胖。既增加胰岛素的不敏感性,又能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每日的烹调油用量最好控制在30克以内,并尽量选择植物油如花生油,不吃动物油及煎炸食品。
(3)补蛋白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两种,一种是动物性食物,如奶类、蛋类、瘦肉、鱼虾、禽类等,另一类是植物性食物,如豆类、谷类等。建议蛋白质的摄入量按1.2~1.5可/公斤/天(1~2个鸡蛋),占总热量的20%。
(4)增纤维
可溶性纤维在肠胃内形成胶状能裹住食物,延迟排空,减少饥饿感,减慢吸收速度,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不溶性纤维在肠道吸收水分,使粪便湿化有利于排便。
(5)讲营养
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尤其是B族维生素,可以改善有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症状。
3、规律进食
少时多餐。目的是:减少血糖的波动,减轻胰腺的负担,有利于控制血糖如因开会、外出、吃饭不定时,应携带一些方便食品,外出吃饭、参加宴会时也要按照平时规定数量选择食品,不可暴饮暴食。还要注意的是进餐量和时间要和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运动时间保持一致,使血糖不会波动太大。
4、限制烟酒
因饮酒吸烟使糖尿病不好控制,同时也给肝脏带来了负担。如果无法避免,尽量不饮白酒,而选用酒精浓度低的啤酒、果酒,并避免空腹饮酒。
糖尿病病人对水果的需求
完全不吃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非一概排斥水果。
①推荐选用:每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
②慎重选用:每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此类水果每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③不宜选用:每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不宜食。
糠尿病饮食误区
误区一:少吃主食。不少患者认为,主食越少吃越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标,且脂肪摄入过多,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其实,糖尿病饮食主要控制总热量与脂肪。而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应该保证吃够量。
误区二:不甜就能随便吃。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该不吃甜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可以用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但必须计算进总热量。
误区三:吃多了加药就行。一些患者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他们觉得,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误区四:控制正餐,零食不限。部分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样也破坏了饮食控制。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误区五:荤油不能吃,植物油多吃没事。尽管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无论动物油、植物油,都是脂肪,都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因此,植物油也不能随便吃。
误区六:只吃粗粮不吃细粮。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但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
误区七:少吃一顿就省一顿药。有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另外,少吃这一顿,必然下一顿饭量增大,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很重要。
误区八:打上胰岛素就可以随便吃了。有些患者因口服药控制血糖不佳而改用胰岛素治疗,认为有了胰岛素就“天下太平”,不需再费神控制饮食了。其实,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的使用量也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不但需要配合营养治疗,而且非常必要。
误区九:用尿糖试纸评估食物。有些患者为了监测所吃的食物尤其是甜味剂食品是否含糖,将食物溶液滴于尿糖试纸上,发现变色就非常恐惧,认为是高糖。其实只要是含糖(包括精制糖、多糖)的食物溶解后都会产生葡萄糖,而使试纸变色;无糖食品中只是没有蔗糖,其他形式的糖都会使试纸变色,但是它们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或太高。这种做法只会让您徒增烦恼。
误区十:山楂等流传的降糖食疗方法都可以降糖,无须限制。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所有饮食都要控制在总热量范围内。山楂对普通老年人有软化血管、抗凝的作用,但含有较高量的果糖,多吃可能影响血糖控制。食疗偏方中的食品如果热量过高或脂肪量过高,也会影响血糖。因此,应慎重选用。
医院糖尿病科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