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用药、诊断、监测等方方面面,而具体到每个患者身上又不尽相同。当发现患者血糖总是居高不下或忽高忽低反反复复时,咱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想一想,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药物因素
患者如果漏服或者少服降糖口服药,或者胰岛素注射量不足,甚至忘记注射胰岛素,势必导致空腹血糖水平受影响。前面讲的测定空腹血糖的细节中指出,早晨测血糖时间不宜过晚,如果患者抽空腹血的时间太晚,使化验当天早晨的用药被迫推迟甚至停用,这样势必造成上午的血糖增高,其化验结果自然不能反映患者在平日正常治疗情况下血糖的控制情况。
2、运动因素
运动能帮助降糖,但不合理的运动方案也会加大血糖的波动。如有时运动起来每天几万步,有时又一整天不动。在大量运动的时候血糖可降低,甚至出现低血糖,不运动时则热量蓄积,血糖升高,这样血糖肯定忽高忽低了。所以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对血糖的稳定也有很好的帮助。
、饮食因素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
患者很容易把「控制饮食」理解成「饥饿疗法」或「严重偏食」,在沟通的时候需要详细了解饮食控制的具体情况。
4、应激因素
糖尿病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比如情绪激动,如生气或过度兴奋,都会刺激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使体内升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造成血糖波动。所以糖友们在遇到一些应激情况时要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延误诊治;平时也要注意“修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哦。
5、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都会引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6、血糖监测
自我监测血糖是测指血,由于操作的不当或试纸过期、受潮等导致血糖结果不准确,误以为血糖波动大。所以需要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式,定期校准血糖仪、更换试纸。
总之,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但只要找准原因,对症施治,控制好血糖也并非难事。
#糖尿病[超话]##1型糖尿病[超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