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且近些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糖尿病的病发因素极为复杂,目前医学界仅证实了其和遗传因素、饮食和环境等多方面有关,由于大部分患者早期没有任何异常,所以糖尿病的诊断也尤为困难。
有数据研究表明,我国约有60%的糖尿病患者并未确诊。
即便是已经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状况也并不理想。最主要的是,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血糖高,而是由高血糖引发的各类并发症,比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多个种类,且临床上有部分糖肾患者,最终还走到了“尿毒症”的结局。
所以,对于糖尿病而言,“防治”就是最佳的方式。世界糖尿病大会提出了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个要点,也有“五驾马车”之称:
糖尿病教育
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只要是确诊后,就应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增长,且目前医疗界还没有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方式,所以说糖尿病也被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和家属都应全面接受糖尿病教育,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这对糖尿病控制、降低并发症出现有重要意义。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标就是纠正代谢紊乱,在控制血糖增长的同时,还应给身体提供最佳的营养需求,以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缓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其主要原则就是限制一天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从而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运动疗法不能少
运动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据了主要位置,特别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是绝对不能缺少的步骤。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体重超标问题,脂肪层层包裹细胞就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出现,对血糖控制十分不利。
所以,体重控制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不仅要从饮食入手,运动也是减肥的主要方式。
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准备便携式的血糖监测仪,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血糖监控,以便随时观察血糖的控制情况。
一般情况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每月应监测3~4次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指标,如此就能了解血糖波动的大致情况。
而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每天至少监测5次血糖,包括了空腹、三餐后和睡前的血糖变化情况。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血糖最为重要的步骤,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了口服和胰岛素改善两种。但并不是血糖越低就越好,而是血糖要处于稳定状态,如若血糖忽高忽低、波动较大,反而对疾病控制不利。
最后还要提醒各位糖友,降糖药的使用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如若在药物疗效还没有发挥时,就急于更换种类,不仅起不到降血糖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过大。另外,切勿轻信偏方、道听途说,应根据个人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