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是叶梁老师于年录制播出的)
这段时间我在节目中讲如何管理血糖,有朋友就问我,为啥要讲这方面的内容啊?我就告诉他,因为现在咱们国家富裕了,得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他问我,得糖尿病怎么了,不就是血糖高嘛?他说他这几年体检测血糖,空腹血糖也偏高。我问他,你的空腹血糖是多少?他说前年测是6.5,去年测是6.3,今年测是6.6。我问他,你测过餐后血糖没有?他说没有呀。我问,你为什么不测?他说他现在才40出头,不会得糖尿病,再说啥感觉也没有啊,没有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再加上工作忙没有时间,医院去测餐后血糖了。我就告诉他,你到了40多岁这个年龄,身体又胖,应该重点防范糖尿病了。你不能非得了糖尿病以后,发展出并发症,有了神经、血管、细胞的损伤后,才开始重视。真要是到了那个地步,再想花大钱治疗那就晚了。你现在可能是糖耐量异常,也叫糖尿病前期,随时都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这样,你还是听我的话,老老实实的测个餐后血糖。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我们国家的专家发表了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报告,报告中有两个数字让人感到非常吃惊。第一个数字,是中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将近12%。什么概念?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糖尿病人。其实这个数字,大家在生活中也能直接的感受到,咱们不说陌生人和朋友,就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到父母叔伯、七大姑八大姨,把咱们自己家的亲戚,掰开手指头数落数落,就能找出不止一个两个得糖尿病的,说医院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呢!第二个数字,是我想重点强调的,也就是连我都感觉意外的,就是中国一半的成年人,大约4.9亿血糖偏高,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糖尿病人。的确,现在的糖尿病人不像过去那样,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感觉消瘦或者体力不支。我们现在天天都吃得多,已经感觉不到什么叫吃得多了。至于喝得多也一样,过去咱们是渴了就喝点自来水、开水什么的;现在呢,一个是泡茶,就没完没了的喝水,什么叫喝得多,没感觉了;还有一个就是老喝饮料。我有一个同事就是,天天上班看着他手里拿着一个可乐瓶子,刚上班的时候是个小瓶子,一年以后呢,就变成个大瓶子。一年多的时间,看着他慢慢换成了一个大瓶子。我说你一天喝这么多饮料,不怕得糖尿病?他说他家就没有这个遗传。我说糖尿病不完全和遗传有关,和后天的饮食习惯关系更密切。结果有一次他测血糖24,这回知道自己完了,当时他才25岁,现在30了,已经因糖尿病的并发症,多次住院了。至于尿得多,除非是饮一溲一,也就是喝一斗水马上尿一斗水,否则你也不会感觉自己尿多,特别是年纪还不大的,肾还没有虚的,晚上起夜少的,更不会感觉尿多。而老年人呢,每晚起夜起个两三次、四五次,好像也就是认为自己是老了,肾虚了,是正常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想用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作为糖尿病的症状来判断,估计病人本身也不觉得是那么一回事。现在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大多数人都胖,哪还有消瘦的呢!胖人本来就气虚,所以身体乏力一点,浑身都是懒肉,没有力气,对胖人来说是应该的。如果2型糖尿病人突然真的瘦了下来,我告诉你,这是并发症开始了严重了。所以2型糖尿病已经不像过去1型糖尿病人那样,症状严重和明显,你是在不知不觉中这病就开始了,然后一步步发展。我们很多人往往是有了并发症以后,才发现自己得糖尿病的。我们什么时候才会重视糖尿病,什么时候才知道血糖高真害人呢?就是当我们有了心脏病、脑中风,有了肾衰,有了眼底病变影响了视力,有了糖尿病足,腿脚溃烂疼痛,到了突然要自己花大钱,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但这个时候,说句实在话,再怎么治疗也只是补救措施,弄不好,钱花了,病重了,人残了,后面十几、二十年,自己还要倍受糖尿病并发症苦痛的煎熬。我们需要早早发现自己有没有糖尿病,我们更需要早早干预,防止自己得糖尿病。如果我们得了糖尿病,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我们也要定期测血糖,别嫌麻烦,控制好血糖,我们就能让并发症少得一些,慢得一点。我这里借鉴一下美国糖尿病协会年的统计数据,得3年以上糖尿病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是46%以上;5年呢,是61%以上;10年呢,是98%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您从糖尿病前期变成糖尿病,您没有发现或者不知道,3年以后,您就有一半可能得并发症了。这个时候您再喊着叫着要降糖,要控制血糖,并发症已经发生了。如果这个时候,您还不好好控制血糖,血糖高高低低的波动范围大,10年之内,你就等着各种可怕而痛苦的后果吧。眼睛瞎,这个感觉怎么样;心脏上支架,这个钱准备好了没有;中风偏瘫,每个月四千元的护工费有没有;脚趾头烂、截肢,电动轮椅和假肢准备好了没有。糖尿病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耽误吃,不耽误喝,不耽误玩,不耽误干活,就是血糖高一点,但您别得糖尿病并发症啊,只要您得上并发症,您就一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是真的了,生不如死。听到这里,您是不是也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