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症状,其特征是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1]。糖尿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丢失导致胰腺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所致。2型糖尿病始于胰岛素产生抑制,使得细胞无法正确产生胰岛素。第三种主要形式是妊娠糖尿病,发生于没有糖尿病史的孕妇[2]。
因其为国家和地方一级提供政策和决策方面的信息,卫生系统研究日益得到认可,其为缩小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中国在改变卫生政策和系统研究战略方面的思维模式受到世界赞扬,因其有远见地设计了基于卫生系统研究的卫生改革,从而避免了政策实施的潜在障碍。
本文发表于Elsevier旗下期刊Diabetes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文中的覆盖率、成本与护理研究(下文称3C研究)是由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与中国糖尿病学会合作设计的,以满足当地对1型糖尿病数据的需求。
中国糖尿病学会代表指出,目前我国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教育还没有很好的了解和记录,预防措施也做得不够好。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报告说,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缺乏长期的护理提供者,而且通常不会有营养师或护士。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事实上在中国41%的未确诊的糖尿病儿童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若较晚确诊或误诊,这种急性并发症甚至将会危及生命。相比之下,一项对31个国家的调查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比例在10%到70%之间。
由于缺乏患者数据,国内很难制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并改善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条件。
虽然本文的3C研究收集了有关护理各个方面的数据,但本文更着重介绍国际糖尿病基金会指南中提出的最佳实践的临床过程和结果指标。
(图片来自英文原文作者)
图1:糖尿病自我护理活动量度:平均百分比评分:蓝色–两个区域;红色–北京地区;绿色–汕头地区。显著差异:*年龄,**地区,***设施水平,****性别。足部护理p=0.;葡萄糖测试p0.;一般饮食,性别=0.;建议注射量p=0.。
尽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所有收入水平的国家都难以始终如一地和/或完全地执行临床实践指南,但在北京和汕头收集的数据表明,与临床实践指南相比,在护理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而这两个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这些证据表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