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超过14090mmHg就是高血压医生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4/7/16 11:23:05   点击数:
  

大家知道高血压还有它的节日吗?高血压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多发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从此高血压也有了它自己的节日。

设立节日是为了引起人们对高血压的重视,现在这个节日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大家对高血压一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了,很多人自己家里也都会有一台测量血压的仪器。

老高因为老伴患有高血压,于是家里备了一台血压仪。老伴血压平时控制得还不错,收缩压和舒张压一直控制在/90左右。老高闲着没事儿就想自己也测一测,结果不测不要紧,电子显示屏上显示/91,比自己老伴的血压还要高。看到自己的血压值,老高觉得心脏怦怦直跳,于是又测了一遍。但是再测一遍,老高的血压结果依然不低。

“这下我可能真的得高血压了。”老高心想道。

医院,在医生的坚持下,老高又测了一遍血压,结果显示/80。医生说血压没什么问题,还说道:“好多人自己测,都被误认为患了高血压。”

关于高血压误诊,去年发布的《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中更新了新的高血压判定标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血压/90以上就是高血压吗?为什么会误诊高血压

在版的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中提到了新的高血压判定标准,比之前的标准更为严谨。在之前的指南里,判定高血压的标准是:不同的三天中,测量者测量的血压均大于等于/90mmHg,就认为测量者患了高血压。

而新版的指南则强调,要在1~4个星期内进行2到3次的连续多次重复测量血压,测试结果均大于等于/90mmHg,才能诊断测试者患了高血压。所以测量一两次血压都在/90mmHg以上,并不能说明一定是高血压。

经常有人看到自己的血压值偏高就以为自己是患上了高血压。其实,按照新的标准,大家需要在几个星期之内多次测试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患有高血压。

除了测量的次数和间隔之外,还有一些自身因素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也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血压高。那有哪些因素会在测量的时候影响到测量的结果,容易造成误诊呢?

情绪波动

首先是测量的时候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比如测量时常见的紧张情绪。紧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影响判断。像老高第一次测试完之后,非常紧张,肯定会影响第二次的测量准确性。所以测试前测试者的情绪要稳定,尽量不要紧张,测量时也不要说话。

测量前运动

测量前如果剧烈运动的话,也会导致心跳加快、血流加快,从而容易使血压偏高,影响数值的准确性。所以在测量血压前,测量者最好不要运动。如果爬了楼梯或者自己比较紧张,测量者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量,每一次的测量都尽量保证准确,才不会影响对高血压的判断。

袖带位置不对,衣服太厚

如果测量时,袖带的位置不对,可能会导致仪器压迫胳膊的气囊变宽或变窄,充气量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测量出来的数值偏大或偏小。如果测量时衣服太厚,也会使充气气囊较少,使充气压迫到动脉,导致测量出来的血压比实际的血压偏低。如果测量时测量者把袖子撸起来的话,厚衣服就会压迫到胳膊,阻碍血液流通,导致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测量时吸烟、说话

医院一般都会明令禁止抽烟。在测量时抽烟、说话都可能会使测量结果偏高。抽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增快,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测量时说话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造成测量结果偏高。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原因会影响测量的结果,比如测量前憋尿的话也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所以测量血压的时候,要先避开以上这些影响因素,测量者可以先静心休息5-10分钟,血压计的袖带要绑在肘窝以上两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再开始测量血压,在测量血压的时候,测量者尽量不要说话。准确的测试结果才能反应真实的血压,不会造成误诊。

如果真的患上高血压也不要过分担忧,要积极配合治疗。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系列并发症,我们要争取早日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关于控制血压的标准,在高血压指南中也有提到,大家可以看一下,高血压怎么才算降下来。

高血压怎么才算降下来?

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该控制在哪个范围才算正常呢?其实这一点在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中也有提到,但是因为地区不同,标准也不同,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标准。在《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版》中就列出了高血压患者新的降压标准。

根据标准来说,一般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要达到/90mmHg以下,而对于高血压并患有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比如并发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降压目标要再高一些,血压值尽量要控制在/80mmHg以下。

因为年龄原因,老年人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相对较难,所以对于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来说,降压目标要达到/90mmHg以下。如果患者对治疗接受较好,可以适当增加目标值,将降压目标定在/90mmHg以下。年龄再大一些的患者,如在80岁以上,降压目标应在/90mmHg以下。

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高血压患者有着不一样的降压标准。医生还是那句话,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系列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要对号入座,争取早日把血压控制在自己的安全范围之内。控制高血压不只需要治疗,生活中一些会引发高血压的坏习惯也不能再犯。

4种最常引起高血压的坏习惯,要趁早改正

美国心脏协会也发文提醒大众,要注意这4种容易引起高血压的坏习惯。

首先,就是平时生活习惯不健康,加上忽略血压测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习惯对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如果经常抽烟喝酒,不注意饮食,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就很容易导致高血压。早期的高血压是没有症状的,如果不注意血压测量,不能及时发现早期的高血压,就会纵容高血压加重。

所以,无论是不是高血压患者,平时都要定期进行血压测量,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当然,确诊高血压之后,无需频繁测量。因为这样可能会使患者精神紧张,不利于获得准确的血压数值。

其次,是不合理的用药。虽然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但是因为年龄,中老年人还是难免会有一些疾病,会或多或少地服用一些药物。血压也会受到这些人在服用药物的影响。

比如常见的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服用后就会显著提高血压;而皮质类固醇、口服避孕药、免疫抑制剂和一部分抗癌药物等,也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对于有血压波动的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控制、检查血压的同时,如要使用上述这些药品,要咨询医生的建议。

最后,盲目服用中草药也有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或失控。中医博大精深,中药也应用广泛。但是中药的使用也讲究剂量和配合。有些草药补品,如甘草、黄芪、人参和川乌等,都是会导致血压升高的。另外,这些草药中的成分还有可能与食物、药物等发生反应,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吃这些中药的时候应格外谨慎。

延伸阅读:“脉压差”太大也是一颗炸弹!

脉压差,也有人直接叫做“脉压”,是指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之间的差值。脉压差的正常范围是20~60mmHg。脉压差的高低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某些心血管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用药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难免会出现老化。临床上,脉压差增大的原因之一是人体的大动脉发生了硬化,而且脉压差的大小与动脉硬化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脉压差越大的人,血管硬化的程度就越严重。

另外,很多老年高血压病人会出现高压偏高,但低压正常的情况,觉得有一项正常还挺好的。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只要异常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高压偏高,而低压正常,也意味着脉压差增大,对健康具有危险性。

会导致脉压差过大的疾病除了动脉硬化,还有甲状腺亢进、主动脉关闭不全、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等等,所以如果长期出现脉压较大的情况,医院检查,找到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写在最后

最后,医生还是要提醒大家,在远离生活不良的同时,要注意上述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准确的数据才不会影响我们对高血压的判断。患上高血压不要过分担忧,要积极治疗,定期检查血压控制情况。除了血压,也要注意脉压差是否正常。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lctx/15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