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喝酒合适吗各有说法,该信谁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5/4/25 12:24:57   点击数:
  

糖尿病是代谢疾病的一种,它的出现主要和胰岛素分泌代谢异常有关,胰岛素是我们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还促进了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一旦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和代谢,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出现,尤其是二型糖尿病非常多见。

当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患者除了要依靠药物治疗外,饮食的选择也需多加注意。有部分糖友发现,在少量饮酒之后,血糖却出现了低迷情况,所以自然认为饮酒能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甚至因此开始了酗酒,难道饮酒真的能降低血糖吗?

首先需要确定的一点就是,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合饮酒,特别是对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对糖尿病控制不利。

而之所以会在少量饮酒后出现血糖降低的情况,其实是以下因素在作祟:

1、在少量摄入酒精之后,肝脏细胞就会开始分解酒精中的乙醇,就会导致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也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从而导致了血糖的降低。

2、当患者在用降糖药物或人工注射胰岛素期间,少量多次饮酒还会加速药酶的分泌,使得降糖药物代谢速度加快,以至于疗效快速被发挥,从而引发血糖迅速降低;同时降糖药物还会抑制乙醛的分解,当血液中乙醛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出现。

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合饮酒,否则会有以下危害:

1、低血糖昏迷

少量饮酒的确能起到抑制肝糖原分解的作用,从而降低体内的血糖值。但是大量饮酒,就会引发低血糖问题,特别是空腹和用药后饮酒,原本供给体内的血糖就不多,而肝糖原又被酒精抑制,低血糖就会因此爆发,在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2、破坏原本控制得当的血糖值

酒精抑制肝糖原分解只是暂时性的,当酒精被身体代谢之后,肝糖原的抑制也会解除,后期反而会出现血糖反弹的情况,导致短时间内血糖迅速上升。这对于血糖控制来说十分不利,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对降糖药物造成影响,让你功亏一篑。

3、胰腺被酒精伤害

酒精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完成,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同时胰腺也会受酒精荼毒,导致胰腺功能下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本身胰岛功能就不强大,长期大量饮酒更是雪上加霜,血糖也因此失控。

所以,从多方面来看的话,喝酒降血糖就等于饮鸩止渴,和慢性服毒有什么区别呢?为了身体着想,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来进行治疗,避免接触酒精一类对疾病控制不利的物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jbzs/16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