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愈发多样,糖尿病进入大众视线,困扰人们身心健康。作为慢性病,需常年服药,通过用药控制身体指标,稳定血糖水平。
52岁的刘女士,半年前被诊断为二型糖尿病。公婆作为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督促他们按时服药,定期注射胰岛素,对自己患病充满抵触。
因此,确诊后她开始四处打听,想知道那些一劳永逸、管制终身的糖尿病治疗手段。
最近一段时间,刘女士听说我国科研人员正在大力研发糖尿病疫苗,每个月注射一次,就能不用服药。
随后,医院,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进行注射。
糖尿病疫苗要上市了吗?每月打一针就可降糖?
出现在大众世界中的糖尿病疫苗,是我国科研团队年研制的治疗性DNA疫苗,根据相关消息解释,用药频率保持在每个月一次。
但大家不要过于将其神化,这与刘女士设想中的神奇药效有着天差地别。
——首先,糖尿病疫苗只针对一型糖尿病对二型糖尿病作用有限
糖尿病疫苗原理是通过干扰调控人体DNA层面,达到抑制机体对于胰岛素及胰岛素细胞的异常免疫反应,修复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这主要针对一型糖尿病,比较符合疾病的因素和症状。二型糖尿病不存在免疫系统紊乱问题,注射后效果不好。
——其次,该疫苗用来治疗,不得预防
在大众认知里,疫苗多数用来病前预防,例如新冠疫苗,HPV疫苗,乙肝疫苗等。他们原理是将灭活病毒与其相似经验时间放入人体,以此来刺激免疫系统,排斥真正病毒入侵。
但是,糖尿病疫苗只能对人体异常功能进行修复,没有患病,无法起到预防作用,注射后或会引发机能紊乱。
——最后,糖尿病疫苗并未上市,没有成熟安全的治疗体系
上述所说的糖尿病疫苗在年进行了动物实验,目前申请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迄今为止并未完成数据收集,未获得上市准字号。
所以能够接触到糖尿病疫苗的患者,只限于进行用药实验的志愿者。
用药过程中,专业相关人员会进行其检测各项指标,确认药物是否存在效果,药效时间多长。是以另一部分患者进行安慰剂,经详细数据后才会集中进行上市,目前并不能直接购买。
糖尿病患者如何来正确控糖?
——摆平心态,多学习
糖尿病非常需要技术水平,患者一定要学会自行注射胰岛素,每天按时测量血糖指数,积极学习能够维持血糖平衡的方法。
除去测量,患者还需要熟知血糖过低过高所出现的相对症状,例如胰岛素注射过量会诱发低血糖,多为头晕头痛,心慌心悸,此时一定要及时补充葡萄糖,避免诱发其他病症。
——坚持服药,控制饮食
除去按时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需要坚持服用二甲双胍、增敏剂,剂量与时间长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停药。
同时,因为患者饮食一定要严格把控,控制精细面粉、糖类食物,以全谷物代替,多吃新鲜蔬果,适当补充豆类,奶类,少食多餐,了解餐后血糖峰值。
——早睡早起,适量锻炼
休息是调控血糖基本因素之一。作息规律能使人保持精力旺盛,调节好生物钟,形成更稳定的平衡节律,改善亚健康。
糖尿病患者应在身体允许范围内进行运动,运动可促进身体循环,提高代谢能力,刺激大脑处于活跃前端。
结语:根据实验周期和新药研发阶段来推测糖尿病疫苗的确离我们越来越近。患者一定要保持积极心态,坚持用药,以足够良好的身体状态面对新一轮治疗手段。
#健康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