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17-7-3 12:11:19   点击数:
  小编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如何治疗糖尿病更是刻不容缓,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呢?还看名中医罗铨教授怎么说!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致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多种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符合中医“消渴病”特点,拟依据消渴辨证论治。罗铨教授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多因饮食失节,过食肥甘、辛辣醇酒厚味,或情志不调、肝气郁久化热伤阴,或过劳伤阴,导致阴津亏损,肺胃热甚,发为本病。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肝郁化火消灼肺胃阴津,伤阴耗液,故口干多食;肺为水之上源,主敷布津液,燥热伤肺,水津不布,则口干多饮;胃居中焦,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与胃相络属,脾气散津,为胃布散津液,燥热伤胃,胃火炽盛,胃阴不足则口渴多饮消食易饥;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不能濡养自身,固摄失职,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尿多,虚火上炎,燔灼肺胃,病情加重。消渴病累及肺、胃、肾三脏,常相互影响。

一、辨证要点

(一)主要辨证思路

消渴病因: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枯热淫而已。”罗铨教授认为消渴根本病机为“阴虚燥热”,辨证过程中,首先应辨部位:口干为主为上消,属肺热;多食易饥为中消,属胃热;尿多为主为下消,属肾。其次应辨标本虚实:早期以标实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胃,在气分;晚期病位在肾、心、脾胃,久病伤及血络,病情复杂,虚实夹杂,易变生它病。据病程长短、症状及伴见症,辨证区别虚实、标本。

(二)常见证型

1.肺热津伤

口干渴多饮,消瘦、乏力气短,皮肤干燥,或瘙痒,舌红、苔薄白少津或少苔少津,脉细数无力。

2.胃热炽盛

多食易饥,口干多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

3.气阴不足

口干渴,乏力,汗出,五心烦热,大便干,或伴头昏晕,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细弦数。

4.脾肾阳虚

小便多频或量少肢肿,腰膝酸软,乏力肢冷,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二、论治原则

养阴清热为基本治则。治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兼清胃热;治中消,清胃泻火,养阴清热,兼滋养肾阴;治下消,阴虚者宜滋阴补肾,阳虚者宜温补脾肾。久病伤及血脉,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肢体麻木不仁、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宜益气养血、荣筋通络,方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双下肢刺痛麻木,甚则行走无力,肢体皮肤色暗,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弦,因久病气虚,血脉运行无力,气滞血瘀,脉络失养,治拟益气活血通络,拟补阳还五汤加减。如合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伴见肢体麻、痛、痒为突出表现,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虫类、藤类药以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治疗,如蜈蚣、乌梢蛇、僵蚕、全虫、水蛭配伍应用,全身辨证加局部用药,取得较好疗效。

因本病为缓慢起病,发病隐匿,故对于本病应防重于治,如合理的饮食,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适当的运动,劳逸结合,生活起居规律有节等,均是优于药物的积极预防措施。

三、常用方药

(一)肺热津伤

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常用方药:自拟降糖方(桑叶、知母、黄芪、麦冬等十余味中药组成,已生产成中成药降糖丸)。

(二)胃热炽盛

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养阴清热。

常用方药:增液汤加苍术、川连、黄芪、粉葛、怀山药、丹参等。

(三)气阴不足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清热。

常用方药:生脉饮加减。

(四)脾肾阳虚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常用方药:济生肾气丸加黄芪、益母草、丹参等。

四、医案举隅

(一)肺热津伤

杨某,男,45岁。初诊日期:年3月30日。主诉:口干口渴多饮1月。患者近1月来口干口渴,饮水多,尿多,经查空腹血糖13.4mmol/L,查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型糖尿病,服用美吡达5mg/次,3次/日,血糖降至9.0mmol/L以下,症状仍作,来诊。

查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消渴(肺热津伤)。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处方:院内制剂降糖丸2瓶,8g/次,3次/日。

二诊:口干口渴症状减轻,今日空腹血糖7.8mmol/L。效不更方,续进上方近1月,症状缓解。

按语:本病属上消肺热津伤证,属于糖尿病初期,燥热盛,本虚尚不明显,以清肺胃热为主治疗。

(二)胃热炽盛

于某,女,86岁。初诊日期:年6月25日。患者多食易饥、口干多饮、消瘦乏力10余年,伴皮肤瘙痒3月。患者10年来多食易饥、口干,消瘦,经检查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间断服用降糖丸,血糖控制差,现服用美吡达5mg/次,3次/日,血糖控制欠佳,现多食,饥饿感明显,口干多饮,消瘦、乏力,近3月来皮肤瘙痒,大便干,经多方诊治效差。

查体: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细数。近两周空腹血糖:8.7~11.7mmol/L。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消渴(胃热炽盛,气阴不足)。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清热增液。

处方:元参15g,生地黄15g,麦冬15g,苍术15g,川连10g,黄芪30g,粉葛30g,怀山药30g,丹参15g,桑白皮10g,桑葚子15g,桑寄生30g,天花粉15g,3剂,水煎内服。

二诊:口干乏力减轻,精神好转,皮肤瘙痒,上方加防风15g,加服甲钴胺2片/次,3次/日,营养神经。

按语:本病例属上消、中消皆有,以胃热炽盛、耗伤胃津为主,胃津不足,久病气阴亏虚累及肝肾。元参、生地黄、麦冬养阴生津;苍术健脾燥湿;川黄连、天花粉清胃泄热降火;黄芪益气扶正;粉葛升清阳,有利于津液的正常输布;怀山药养阴生津,益肾固精;桑白皮清肺热;桑葚子、桑寄生补益肝肾;丹参活血通络。其中黄芪甘温,偏于补脾阳;山药甘平,重在补脾阴,二者配伍,一阴一阳,相互促进转化。元参咸寒,质润多液,长于滋阴降火、泻火解毒,而苍术苦温,长于健脾燥湿,二者配伍,以元参之润制苍术之燥,反之,苍术的温燥可反制元参的滞腻,补消结合,共奏健脾胃、促运化、止漏浊之功,降低血糖、消除尿糖功效卓著,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药对。

(三)气阴不足

韩某,女,68岁。初诊日期:年3月23日。口干乏力,头昏晕2月。患者2型糖尿病史10年,服用达美康、二甲双胍、糖脉康及消渴丸等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现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早10U、晚12U,近2月来口干口渴,乏力汗多,时有头昏晕疼痛,饮食可,睡眠差,大便干结,小便少。

查体: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细数。BP:/68mmHg,空腹血糖:8~10mmol/L,餐后血糖:9.5~16mmol/L,TC:6.72mmol/L,TG:1.12mmol/L。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消渴(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活血通络。

处方:黄芪30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冲)10g,丹参15g,川芎15g,炒柴胡15g,炒杭芍15g,蔓荆子12g,天麻15g,炒枣仁20g,焦柏10g,甘草10g,3剂,水煎内服。

二诊:口干乏力改善,汗出减少,时有烘热,头昏晕,大便干,1~2日一次,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细数,效不更方,守方加仙茅10g,仙灵脾10g,续进3剂。

三诊:患者诸症减轻,守方续进。

按语:本病例为消渴气阴亏虚证。对于久病虚实夹杂患者,治疗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气阴两伤、阴不敛阳、阴虚阳亢致头昏晕头痛,气虚卫表不固汗多,生脉饮益气养阴,太子参补益脾肺之气,麦冬滋养肺胃之阴,五味子酸涩敛肺阴、固肾精,黄芪益气扶正固表止汗,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络,炒柴胡、炒杭芍疏肝条畅气机,蔓荆子、天麻平肝治头痛,五味子配炒枣仁安神,焦柏清热,仙茅、仙灵脾调和阴阳。

(四)脾肾阳虚

许某,男,67岁。初诊日期:年7月9日。主诉:小便量少,下肢水肿间歇发作1年余。患者发现2型糖尿病4年,服用达美康80mg/次,2次/日,血糖控制基本满意,近1年来,双下肢反复水肿,经查诊断糖尿病肾病,改服糖适平30mg/次,3次/日,血糖控制可,头昏乏力,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肢冷麻木,纳少,大便可。

查体:双下肢膝以下中度水肿,面色少华,BP:/75mmHg,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消渴(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桑寄生30g,炒杜仲15g,怀牛膝15g,车前子(另包煎)15g,枣皮15g,怀山药15g,生地黄15g,茯苓15g,泽泻15g,益母草30g,丹参15g,黄芪30g,白茅根30g,砂仁8g,3剂,水煎内服。

二诊:小便量增加,水肿渐消,效不更方,守上方续服。

按语:本病例属下消本虚之消渴病,年高久病者,肾阳虚失于温煦,故小便少,腰膝酸软,水液内聚,下肢水肿;脾阳虚,中焦温运失职,纳少肢冷,久病血瘀,脉络瘀阻,肢麻。济生肾气丸温补肾阳利水消肿,益母草、丹参活血,砂仁健脾开胃。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

调气行血 善治心脑疾病——罗铨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罗铨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jbyf/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