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固有印象里,糖尿病就是“老年病”。但实际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
比如那些我们熟知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切胃的杨天真、退役的UZI,一个是拥有十几年糖龄的相声界名人,一个是手眼通天的经纪人,一个是光环傍身的电竞选手,都难逃糖尿病的魔爪。
这并非是个例,而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加班、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每一种都可能是糖尿病的成因,而每一种都是我们正在面对的生活。
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陈医生就来讲讲:
到底哪些人容易被糖尿病偏爱?
当身体出现什么症状需高度警惕?
如何远离糖尿病?
一旦得了糖尿病,又该注意什么?
01
五类糖尿病高危人群
由于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让人们很容易错过预防的窗口。建议以下五类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①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
②肥胖或者说超重人群。即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③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父母和兄弟姐妹有糖尿病,自己也应提高警惕。
④高血压人群。“三高”往往不分家,如果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糖尿病也容易找上你。
⑤妊娠糖尿病史人群。怀孕时有过糖耐量异常或者妊娠糖尿病,生产过巨大儿的女性,也应定期筛查血糖。
02
出现这4大典型症状请警惕
①餐前低血糖。
这可能是糖尿病最早期的症状。比如一个人早饭吃很饱,还没到午饭时间就已经饥肠辘辘了,如果此时不补充能量,就会头晕、出汗,这实际上就是疾病的信号。
②浑身乏力。
很大一部分人尽管还没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但其实血糖已经升高了,患者经常觉得浑身没劲儿,这是因为许多能量被排出了体外。
③皮肤瘙痒。
血糖轻度升高时,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有的女性还会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
④视力模糊。
这也是糖尿病的常见表现,当血糖浓度较高时,会影响到眼内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导致看东西时模糊不清。
有的患者还会表现为伤口愈合能力下降,皮肤被蚊虫叮咬以后都不容易好的情况。
03
远离糖尿病,请记住这4句话
①加强锻炼,肌肉是天然降糖药。
如果长期不锻炼,随着肌肉减少,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减少,降糖的作用就渐渐发挥不出来,血糖就容易升高。
有数据显示,锻炼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以及40%的肿瘤。人衰老的最重要原因是肌肉流失。从30岁左右开始,如果不刻意锻炼的话,肌肉将逐渐丢失。
②控糖之前,请先控制好体重。
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的话,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腰围男性最好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80cm。
③注意饮食,别拿身体随意挥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也越来越好,营养吸收多了,又不爱运动,自然人就容易发胖,问题也就多了。建议适当多吃蔬菜和瓜果,肉类需适量节制。
④想要控糖,别小看睡眠和压力。
人体激素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不睡觉或压力大时这些激素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激素水平改变,长时间就会打乱与胰岛素之间的平衡,导致人体脂肪代谢、血糖代谢以及神经免疫系统紊乱,就可能引发糖尿病。
04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才对?
糖尿病人日常饮食有“三宜”和“三不宜”:
宜
吃五谷杂粮
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紫山药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以低糖、低淀粉的食物或者粗粮及蔬菜等做主食。
吃豆类及豆制品
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吃降血糖食物
比如苦瓜、桑叶、洋葱、香菇、柚子,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物,如能长期食用,则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会更好。
忌
含糖量高的食物
如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还有无糖饼干、无糖食物之类的,基本都含大量淀粉,含糖量也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含高胆固醇食物及动物脂肪
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饮酒和吸烟
烟草与酒类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除了坚持饮食管理之外,糖尿病人还要有个好心态,坚持服药、科学用药,重视防控并发症,适当运动。
参考资料
健康时报、人民网健康等
策划制作
科普审核:华美浩联医学部陈医生
策划编辑:话梅
图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