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形成与预防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4/12/22 12:13:08   点击数: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病变,加上不合适的外界因素,导致皮肤感染、损伤、溃疡、甚至坏死坏疽。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当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早期感觉改变通常呈袜套样表现,首先累及肢体远端,然后向近端发展。有东西碰足感觉不到、冷热感觉失真,对疼痛也不敏感;是对轻触觉、本体感觉、温度觉和疼痛感知的共同减弱。超过50%的患者可能会有烧灼样疼痛、电击样或针刺样感觉、感觉过敏和麻木,常在夜间加重,累及足部和手部时呈袜子手套样分布。

外周血管病变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缺血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缺血、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

糖尿病足的形成是由三个因素造成,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不合适的外界因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病变是通过控制血糖来控制病变,而不合适的外界因素完全可以靠自己来预防的。其实糖尿病足预防重于治疗。

那么具体是怎么来预防呢?

1、鞋的因素:首次穿着新鞋,时间不易过久。因为新鞋较硬,容易使脚部受损。最好先试穿1~2小时,等适应后,再逐渐增加穿着时间,试穿新鞋后,要仔细检查双脚,若发现水疱、皮肤破损或有任何红肿现象,即表示新鞋的尺码或鞋形不合,不宜再穿着。尽量要选择软皮面、绒面或布面等透气性好、圆鞋头、厚鞋底的运动鞋,款式也宜简单。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凉鞋、以免双足受损伤。每次穿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鞋子内,鞋子里面如有暴线或鞋垫有褶皱,都必须弄平坦,方可穿着。要清除鞋内的杂物,如:沙石、硬币、钉子等,以免因脚部感觉迟钝而被鞋内杂物弄伤脚部皮肤。

2、袜子的因素:穿着袜子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忽略。对糖尿病人来说,一双合适的鞋子,不但能保护双脚,还可以减少脚部与鞋子的摩擦,更有吸汗作用,有良好的足部保护作用。在日常选购袜子时要注意应选购柔软的棉质袜,具有吸汗和透气性,避免穿尼龙袜。应选择浅颜色,如白色的袜子,以便当脚部皮肤损伤有浓、血性分泌物渗出时及时发现。不宜穿着弹性过强的袜子,尤其是袜头、袜腰部分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流循环。不要穿着有破洞的袜子,因为破口若套住脚趾,会影响血液循环,后果严重。袜子穿破应弃之而不宜修补,因为缝口不平坦,易于弄伤脚部。袜子要每天更换,保持脚部清洁、干爽。

3、热的因素:冬天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可以睡个好觉。不少年轻人孝顺父母送足浴盆给老人泡脚用。但对糖尿病患者或肢体动脉硬化患者来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足温度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一定不能用太热的水烫脚。一方面容易造成损伤,一方面容易加重病情。我们要求洗脚时的水温在35~38度,即用手摸上去感觉是温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试水温也可能出现偏差,应有感觉正常的人协助试水温或用温度计测量为好。天气寒冷时,切忌用热水袋或热水瓶、坐近暖炉或使用任何热源,以免烫伤脚部皮肤。

4、足病的因素:糖尿病足患者常有脚胼胝及嵌甲,处理脚胼胝及嵌甲,不可大意而置之不理或随意自行剪片,建议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因为胼胝可以作为异物,挤压深部组织而导致坏死,导致脚底出现溃烂长洞,成为穿凿样溃疡;嵌甲可因甲缘镶嵌到组织中导致损伤并带入细菌导致甲沟炎。在对胼胝及趾甲的修剪过程中,常因操作不当而损伤组织,并且会因剪刀的污染而诱发感染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胼胝及趾甲。脚气也是引起糖尿病感染的因素,一般是真菌感染,存在脚气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因为它是造成脚部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合并细菌感染将会很难控制,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5、赤脚因素:不能赤脚走路,即使在室内、厨房、浴室等地方,均应穿上拖鞋,以防损伤足部皮肤。每天赤脚检查双足,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形部位,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ystl/15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