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须知为何糖尿病容易导致肾病该如何有效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0-12-9 21:26:52   点击数:
  

您知道吗?其实三高患者也是肾脏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据有关数据统计:每五个糖友中就可能存在一个糖肾患者,且约25%的糖肾患者会在6年内发展成肾衰竭。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

虽然,很多慢性肾病是由肾脏本身的疾病所造成,但是,糖尿病和高血压也是引起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今天,百科君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何糖尿病会导致肾病及如何有效预防,“防范于未然”的问题。

为何糖尿病会导致肾病百科君提醒:形成糖尿病肾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代谢障碍和高血糖。简单来说,肾小球滤过膜像一个筛子,周围布满着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只有不带负电荷的水、钙、钠等才可以通过进入尿液中,带同样负电荷的蛋白质、红细胞则被阻挡在外。而高血糖可导致体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构改变,成为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被称为糖基化终末产物,此产物会使肾小球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光荣牺牲”。于是,筛子的结构会发生改变、负电荷消失,蛋白质就可以钻空子,进入尿液,这就是蛋白尿的由来。蛋白尿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肾病的出现。

血液中的蛋白质可以吸附水分,但随着蛋白质在尿液中大量流失,血液中的水少了蛋白质的监管就会跑出血管,导致水肿。

“光荣牺牲”的蛋白质还躺在肾小球滤过膜上,随着病情加重,滤过膜变厚,然后挤压毛细血管,最后连血也流不出来,肾小球就这样报废了。

随着报废的肾小球数量的增加,肾功能逐渐下降,能进入肾脏的血液越来越少,尿液也越来越少,就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牢记预防糖肾七道防线1限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过量会使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增高,加重患者肾脏负担、增加尿蛋白排泄,故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当低蛋白饮食,且以优质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为主(占2/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尽量减少植物蛋白(“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百科君提醒:在进行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热量,以避免自身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并导致营养不良。另外,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该注意低盐饮食,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2严格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损害的重要因素。试验显示:无论是2型糖尿病还是1型糖尿病病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显著减少微量白蛋白尿。

3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肾脏血液动力学异常,促进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升高肾脏毛细血管内压力,导致肾脏损伤,其危害性丝毫不逊于高血糖。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对于保护肾功能极为重要。大量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白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恶化。4严格控制血脂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而脂代谢紊乱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及加重肾损害,故也需积极治疗。百科君提醒:在饮食上,肾友要少吃富含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脂肪等)。5积极改善微循环近年研究表明,血液黏稠度增高和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进展有密切的关系。糖尿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存在微循环障碍,导致肾缺血缺氧,肾功能下降,尿蛋白增加。6避免肾损害的因素百科君提醒: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才能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感染(尤其泌尿系感染)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恶化,因此,一旦有感染证据,即应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尽量减少各种造影剂的使用。病人因各种原因脱水时应尽早补充水分。7定期筛查很重要

防范于未然是关键!

百科君提醒:通常,糖肾筛查项目主要包括:①、蛋白尿检测;②、血肌酐监测;③、肾活检穿刺(观察是否有肾小球滤过膜增厚、肾小球变成粉红色结节等现象)。

推荐阅读⊙肾衰加速、病情复发,关键是这4个原因,千万要注意!⊙血透患者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线”?做到这5点十分重要⊙警惕高尿酸导致的“悄无声息”的肾损害,切记做好这4点!⊙肾友须知:血透患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残余肾功能?请牢记这7点秘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ystl/11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