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讲解的内容是:诊断糖尿病有哪些依据?“黎明现象”又是咋回事?本内容共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讲,诊断糖尿病有哪些依据,第二部分内容讲,糖尿病的主要症狀有哪些,第三部分内容讲,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
一、诊断糖尿病有哪些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由血糖水平确定,糖尿病的诊断有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卫生实验院等几种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的诊断标准为:
1、临床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和(或)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任意时间血糖7.0毫摩尔/升及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则可排除糖尿病。
2、如血糖值在上述两者之间,结果可疑时,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其结果:如餐后2小时血糖≥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可排除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升—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耐量异常,需要再测一次,才能最终诊断是不是患了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1、尿多:糠尿病患者因体内血糖过高,不能被充分利用就要排出。血糖越高,尿量越多,排出的糖越多。糖尿病患者每昼夜的尿量可达-毫升,最多毫升以上。此外,排尿的次数也增多,有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可达20余次
2、喝水多:由于多尿,身体水分丢失过多,感觉口渴,以饮水来补充。因此,排尿多,饮水自然就多。
3、吃得多:由于尿中丢糖过多,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就增加,血糖也升高,尿糖也增多,如此反复。
4、消瘦: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消耗过多,体重下降,出现形体消瘦。
5、乏力:由于代谢紊乱,不能正常释放能量,组织细胞失水,电解质异常,故患者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
三、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
部分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糖发生,仅于清晨黎明之时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这又是咋回事呢?
因为,身体的某些机制可能在黎明前分泌一些激素,如皮质醇,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这些激素可使血糖升高。当患者一觉醒来,原以为一夜未进食,血糖应该低,但却比睡觉前还高,这就是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
假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起床时特别高,可能需要应用剂量比平时大的胰岛素。解决黎明高血糖发作的最好办法是请医生帮忙协助,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降低晚饭的食用量或适当增加锻炼活动;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或改变胰岛素的应用时间,也能够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比如,有的患者把晚上的那剂胰岛素从晚8点改到晚11点应用,就可以防止出现“黎明现象”。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虽然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表现。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身体无力为主,有的却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患了糖尿病,甚至有的患者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才被确诊为糖尿病。
保健养生,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发现身体不适,及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生活有规律,生活质量高,家庭更幸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