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遗传性相关研究最新进展2022年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4/12/19 13:58:07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在哪里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Nature:我国科学家揭示糖尿病跨代传播新机制

-06-14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浙江大学医院的黄荷凤(HuangHefeng)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徐国良(XuGuoliang)教授课题组发现了糖尿病代际传播的新机制。他们的研究表明,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对环境敏感的窗口,它赋予下一代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易感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年5月26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ternalinheritanceofglucoseintoleranceviaoocyteTET3insufficiency”。

这项研究在临床上的糖尿病孕妇中也得到了证实。在医院接收的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和废弃的囊胚也分别表现出TET3表达减少和GCK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这进一步表明了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

黄教授说,“这些研究结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提供了革命性的新见解,这将有助于减少出生缺陷和改善我们人口的健康。鉴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多为家族遗传,应特别注意由生殖环境引起的跨代遗传。在关心我们自己健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我们的下一代。”

原文:doi:10./s---4.

《自然》:太神奇了!复旦院士团队揭秘孕前糖尿病传给后代的奥秘,原因竟是糖尿病卵子无法“重启”精子表观遗传

-05-22报道,昨天,我国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黄荷凤院士和中科院/复旦大学徐国良院士团队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妊娠前患糖尿病会在卵母细胞中留下代谢印记——DNA去甲基化酶Tet3水平显著下降,这使得它在修饰父亲来源的葡萄糖激酶基因时去甲基化不足,导致这个重要的胰岛素分泌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因此,后代更容易出现胰岛素分泌缺陷。这一研究首次揭示了卵子源性糖尿病代际传递中表观遗传甲基化的精确调控机制。

DiabetologiaDiabetesCare:利用表观遗传学改变或能帮助预测机体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03-27报道,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Diabetologia上题为“EarlyDNAmethylationchangesinchildrendevelopingbetacellautoimmunityatayoungage”和国际杂志DiabetesCare上题为“Type1DiabetesinChildrenWithGeneticRiskMayBePredictedVeryEarlyWithaBloodmiRNA”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图尔库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或有望更早地识别出存在患糖尿病遗传风险的儿童。

原文:DOI:10./dc21-

DiabetesCare:失眠或会增加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04-24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DiabetesCare上题为“AssessingtheCausalRoleofSleepTraitsonGlycatedHemoglobin:AMendelianRandomizationStu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难以入眠或睡不安稳的人群或许要比很少出现睡眠问题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血糖问题,研究者指出,失眠或许会增加人们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且改善失眠的生活方式或药物疗法或许会帮助预防或治疗这种状况。

研究者JamesLiu说道,我们推测,一种有效的失眠症疗法或许会引起比同等干预措施更多的葡萄糖水平降低,其能使得一个平均身高的人体重减少14公斤,这意味着大约由名40-70岁之间的英国成年人经常存在失眠症症状,如果其失眠得到治疗的话,其或许就不会患糖尿病了。目前有一些治疗失眠症的疗法,比如,英国指南建议对失眠患者采取行为认知疗法,如果该疗法不奏效的话,或许可以使用安眠药进行短期治疗或使用称之为褪黑素的激素进行治疗。

Nature子刊:抑郁症或与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有关

-02-27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CardiovascularResearch上题为“Lowdepressionfrequencyisassociatedwithdecreasedriskofcardiometabolicdisea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Broad研究院和MIT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较低频率的抑郁症发作或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降低34%以及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33%有关,这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和基因遗传易感性无关。

JEM:孟卓贤/朱凌云团队揭示饮食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

-06-06报道,年6月2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孟卓贤团队和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朱凌云团队合作,在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DietaryInterventionPreservesβ-cellFunctioninMiceThroughCTCF-mediatedTranscriptionalRe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饮食干预通过CTCF介导的转录重编程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

新选择!拜耳非奈利酮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

-06-29报道,年6月29日,拜耳宣布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申达(非奈利酮片)10mg和20mg在中国获批用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25至75mL/min/1.73m2,伴白蛋白尿),可降低eGFR持续下降、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可申达是首个获批用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作用在现有标准疗法未能触及的疾病进展关键因素。截止到目前为止,可申达已经在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Nature:重大突破!发现合成新型脂质的关键酶ATGL,有助开发出治疗1和2型糖尿病的新策略

-06-20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合成一类新的脂质---FAHFA(fattyacidestersofhydroxyfattyacid,羟基脂肪酸的脂肪酸酯)的关键酶,FAHFA在人体和小鼠组织中制造,对胰岛素敏感性、血糖控制和其他代谢相关参数具有有益影响。这一发现为潜在的1型和2型糖尿病新疗法打开了大门。相关研究结果于年6月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exercise-induciblemetabolitethatsuppressesfeedingandobesity”。

NatureMedicine: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型、疾病进展和药物反应的异质性

-06-02报道,近日,来自英国邓迪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eterogeneityinphenotype,diseaseprogressionanddrugresponseintype2diabetes”的文章。该研究分析强调了在欧洲人群中,潜在的表型变异如何推动T2D的发病,并影响随后的糖尿病结果和药物反应,表明有必要将这些因素纳入T2D的个性化治疗方法中。

华科团队首次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胡萝卜素水平与心血管死亡风险成正相关

-06-10报道,在最近的DiabetesCare杂志上,华中科技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血清β-胡萝卜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呈剂量依赖的正相关关系,β-胡萝卜素的自然对数每增加1个单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46%。

这是目前首个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主要的血清类胡萝卜素水平与心血管死亡率之间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新型降糖药!礼来GIP/GLP-1受体激动剂Mounjaro:在心血管风险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06-08报道,礼来(EliLilly)近日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公布了SURPASS-4试验的探索性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心血管(CV)风险升高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每周一次的新型降糖药Mounjaro(tirzepatide)治疗改善了肾脏预后,显著减缓了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包括新发大量蛋白尿的发生率。(详见:17-OR:ADAPresidentsSelectAbstract:EffectsofTirzepatidevs.InsulinGlargineU/mLonKidney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tnbby/15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