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院主办中老年保健杂志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
及其治疗误区
撰文 杨文英
编辑 保健君
糖尿病的分型:有1型、2型,还有……现有的分型方法将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人体胰岛B细胞完全被破坏,不能产生胰岛素,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导致高血糖而诊断的糖尿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上1型糖尿病,但以青少年患者居多,往往起病急、发展快,经常以酮症酸中毒起病。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B细胞没有被破坏,只是出现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足导致胰岛素数量不够,或是胰岛素的作用不佳而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样导致高血糖而诊断的糖尿病称为2型糖尿病。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
但是,这两种分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难以将他们分型,其表现既不是典型的1型糖尿病,也不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我们把这类糖尿病叫作“难以分型的糖尿病”。认识难以分型的糖尿病难以分型的糖尿病也可以称作——
“成人缓慢进展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是一种临床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状态。
这类患者往往胰岛功能不好,体内缺乏胰岛素,隐匿发病,多在成年发病(30~60岁)。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其胰岛素缺乏的程度要比2型糖尿病严重,但比典型的1型糖尿病要好一些,并不像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生存”。在发病的头几年,胰岛功能尚可,不使用胰岛素而口服降糖药也有效,所以这时有可能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但是三五年之后,患者即使口服大量降糖药效果仍不理想,发展为需要依赖胰岛素才能生存。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的反常特点先举个例子……
有一位男性患者,37岁,身高1.75米,体重60公斤。他有3年的糖尿病史,空腹血糖11mmol/L(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已经使用3种降糖药联合治疗,但他的血糖控制仍然不满意。这就是一位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他具有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的一些典型特点,如消瘦、发病3年后血糖很高、使用降糖药血糖难以控制等。
我们来总结一下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的“反常”特点:
并发症提前:因为胰岛功能较2型糖尿病要差,而且胰岛功能下降的速度也比较快,所以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3~5年就发展到胰岛素绝对缺乏,如果在初始阶段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那么血糖水平控制得会不理想,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如眼底、肾脏)也就有可能提前出现。
血糖久降不下: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比较难控制。现在所用的几乎所有口服降糖药,都必须在胰岛有功能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作用。所以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口服两三种降糖药,血糖控制仍不满意。
体形偏瘦: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超重者占比较多,而如果体形偏瘦的人患有糖尿病,就需要更加警惕,瘦人患糖尿病一般是遗传倾向较重,也有可能属于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统计学资料显示,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中75%左右在发病前都没有肥胖史。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办瑞典的研究者早在10年前就提出,应该将糖尿病患者做一个新的分型,他们用10年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大量随访研究,在年得出最新结论,建议使用新的糖尿病分型,让糖尿病患者“站到”更准确的队伍当中,接受更精准的治疗。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难以分型的糖尿病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这一类型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
以前提到注射胰岛素,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比较抗拒,他们宁可选择吃药也不愿意打针。在这里要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否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在一发病时胰岛功能就不好,如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这时就应该使用胰岛素。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初期胰岛功能尚好,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10年或20年后,胰岛功能逐渐下降,往往联合使用两三种口服降糖药血糖依然控制不好,这种情况也应该使用胰岛素。只要符合胰岛素使用的适应证,都应该合理使用。
但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过早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加重肥胖,所以应该区别对待。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症状是否有以上特点,先要让自己“站对队伍”,然后才能进行个体化治疗。虽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降糖药也有效果,但千万不能把他们当作2型糖尿病来治疗。对于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的话,可以保护胰岛功能,防止几年后就发展到胰岛功能破坏、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也能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文章您可能也会感兴趣,
点击即可阅读?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药物”竟是它!快看哪些人适合哪些人不适合
两多!两差!一高!如何帮助父母应对糖尿病?
他们没有家族史,吃喝讲究爱运动,为什么也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该怎么吃?这是我见过的最全答案!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四大饮食误区!第一条您可能就中了
————这里是高大上的分割线————
专家简介
杨文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曾任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大内科主任、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华糖尿病杂志》主编,现任荣誉主编。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首届亚洲糖尿病学会(AASD)糖尿病流行病学奖,年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科学贡献奖。近几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器关于糖尿病的各种蒙圈?不懂?疑问?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