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二大慢性病,在我国成年人中,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得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高血糖对健康不好,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慢性高血糖,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这些慢性并发症会影响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包括血管、神经、眼睛、皮肤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那么,有哪些人容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呢?
对照下面的内容,看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离你有多近吧。
我容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吗?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面几种情况,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高。
1.血糖控制不好
血糖的长期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血糖控制得不够好,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增加。
2.糖尿病病程长
糖尿病病程短于五年的患者,以及尚处于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患者,一般极少出现并发症。
然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随着病程加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
3.吸烟
多项研究均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有更大的可能发生并发症。
在出现并发症后,吸烟者的疾病进展速度也远快于不吸烟者。
所以,拒绝吸烟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生的发生风险。
4.高血压
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升高的血压对肾脏、心脏和血管都有负面影响,服用有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所以,规律监测血压是糖尿病病情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5.高血脂(脂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会出现血脂水平升高(被称为「高脂血症」),也有些人生来就更容易出现高血脂。
在这两种情况下,升高的血脂水平均可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概率。
所以,在糖尿病病情监护中,筛查高血脂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6.肥胖
严重肥胖的患者更易出现大血管病变,因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经常运动锻炼的生活方式不仅应该用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更应该推广到每一个人。
怎么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重要手段是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并发症的「苗头」,及时处理,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这里列出了一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常规完成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项目,其中一些检测是为了排查并发症,有些是为了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还有一些是为了监测特定糖尿病类型常见的病变情况。
如果查下来没问题,那暂时可以放心地度过一段时间了;如果查到了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就得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或至少延缓疾病进展。
如果发现问题,医生会建议您增加检测频率。
1.1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项目和检查频率
血压:每3~6个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每3~4个月
实验室血糖检查:用于和家用血糖仪结果进行对比、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每3~6个月
甲状腺功能检查:每2年1次;若发现甲状腺抗体阳性,需要每年检查1次
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确诊后3~6个月1次,若结果正常,进入青春期后再查1次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或白蛋白测定、随机尿测定肌酐比例: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确诊3至5年后检查1次,进入青春期后需每年复查1次
眼科检查: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诊3至5年后检查1次,进入青春期后需每年复查1次
牙科检查:每6个月
2.2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项目和检查频率
血压:每3~6个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每年1~2次
实验室血糖检查:用于和家用血糖仪结果进行对比、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每3~4个月
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每年至少1次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或白蛋白测定、随机尿测定肌酐比例: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入青春期后需每年复查至少1次
眼科检查: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诊后尽快接受首次检查,之后每1~2年检查一次,15岁后每年复查1次
牙科检查:每6个月
责任编辑:羽方
图片来源:rf.澶寸毊鐧界櫆椋庣敤浠涔堣嵂涔岄瞾鏈ㄩ綈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