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病人要通力合作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15-6-10 13:33:54   点击数:
  医生要指导病人如何监视、预防、治疗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症状,控制好血糖,防止或延迟糖尿病眼病、肾病和大小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除此之外,糖尿病人还需要调控饮食,长期坚持食疗是糖尿病人普遍适用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糖尿病饮食调整的新概念是:宏观控制总进餐量(总热量),三大营养比例要合理,适量进食纤维素多的食品

适当运动带来健康和快乐定时、定量、选好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降低血糖、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对糖尿病人的康复极为重要不过要请医务人员指导,并要定期检查血尿糖,随身携带应急食品,防止低血糖,最好带着糖尿病人应变措施卡片

严密注意,防止急慢性并发症医生和病人要通力合作,避免病人发生急慢性并发症

有这样糖尿病并发症一个病例:患者王某某,男性,63岁,身高172cm,体重71kg患者于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症状,同年因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治疗,期间发现空腹血糖14.44mmol/l,经糖耐量(ogtt)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为求系统诊疗,于2009年5月由门诊收入,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8.3%(正常为4%~6.5%)、血脂:tg(甘油三酯)2.06mmol/l(正常值

王教授答:第一,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是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糖尿病人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都应力求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即空腹血糖4.4~5.8mmol/l,餐后血糖4.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妊娠期糖尿病食谱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就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越低,能供给组织的氧就越少,糖尿病病情也就越严重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而且是不可逆的每一个红细胞内都有血红蛋白,而红细胞的最长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映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而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情较复杂、血糖难控制或血糖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只测定1~2次瞬间血糖,不能说明较长一段时间内病情的全貌,这给合理制订治疗方案带来了一定困难,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弥补了这一不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4%~6.5%,要求控制在6.5%以下,若大于6.5%则妊娠糖尿病的症状易发生慢性并发症

定期做好评估,使病人完全达标糖尿病人治疗效果要定期进行疗效评定这对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利于拟定新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评估疗效,可先由病人做好自我评估,再由医生、护士进一步评定,并定出修正方案,以保证长期达标

导言:本报发表通讯《终生治疗不意味着终生用药——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院长王执礼教授》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数以千计的读者朋友给我们和王执礼教授本人来信来电,咨询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问题限于问题多种多样及糖尿病的问题专业性强,我们不能一一回复作答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本报请王教授就读者所提出的代表性问题给读者朋友做系列解答

患者问:我患糖尿病快1年了,主要是口服降糖药控制病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情,由于工作很忙,我平时没太注意监测血糖偶尔测一两次,发觉血糖时高时低不久前,我做了一次检查,糖化血红蛋白9.5%,医生告诉我血糖控制不达标,治疗方案需要调整请问王教授,何为血糖达标,标准是什么?糖尿病人为什么要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人通过某种治疗方案治疗,如果不能达标,就说明以前的治疗方案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如何调整,则要根据患者胰岛功能的状况、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合并症的情况等一系列因素,制订出符合其本人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要因人而异,不能千人一方有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治疗不达标,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打胰岛素事实上,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还是要取决于病情胰岛素的治疗也比较复杂,其种类、剂量、使血糖高是糖尿病么用方法、饮食和运动配合等事项也要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胰岛素治疗也要个体化

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降低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及体内脏器并发症的形成若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可引发白内障高糖化血红蛋白也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还可以引起血脂和血黏度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病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
夏季白癜风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lctx/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