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先知道平常医生是依靠什么来诊断糖尿病肾病。虽然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存在争议,但主要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年版)建议,主要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mg/g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
在临床上如果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存在:
大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疾病。
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I型糖尿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医生就会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专业医生会根据已有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的判断,但前提是糖尿病患者有意识的来就诊。
糖尿病肾病发病过于隐匿
早期(I-III期)患者多无症状,许多患者来就诊时已经是IV期甚至V期了(具体分期见文末),病变已经不可逆,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肾脏方面的检查就十分必要。
(通常肾脏方面的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血肌酐、血尿素氮、泌尿系B超、肾血管彩超。)
血肌酐、血尿素氮、泌尿系B超、肾血管彩超这些指标并不敏感,这些指标异常通常意味着肾脏功能的一大半已经丧失。
尿液的检查无创、简单、便宜、更加敏感,适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筛查。
尤其是尿白蛋白/肌酐,可以早期发现肾脏损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进行筛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预示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每年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至少一次眼底的检查。
提前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蛛丝马迹
虽然多数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无临床表现,但是出现以下这些表现就要警惕了。
糖尿病病史超过5年、腰酸、夜尿增多、尿中泡沫增多、水肿、头晕、乏力、视力下降、肢端麻木、纳差、恶心等均有可能提示出现了肾脏损伤,需要及时就诊肾脏内科,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糖尿病肾病虽然可怕,但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希望每一位“糖友”能够时刻警惕身边的“甜蜜杀手”,保护好珍贵的肾脏。
附:糖尿病肾病分期
-Ⅰ期-
肾小球肥大,呈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无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Ⅱ期-
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期,尿蛋白排泄率正常或运动后增高,肾脏病理可有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扩张。
同时,需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一过性增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高血压、心力衰竭、全身感染、发热、妊娠等。
-Ⅲ期-
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病变仍为可逆性。
-Ⅳ期-
显性蛋白尿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水平从(+)~(++++),可多达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病理有典型的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改变。
-Ⅴ期-
肾功能衰竭期,尿蛋白排泄可减少,肾功能异常。
责任编辑:闫小娟
协助编辑:魏滢、王姝
联系方式
富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销售-、、、。为透析患者提供最安全一流的产品
版权声明:
本刊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版权属于原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