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速览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0-9-7 22:29:51   点击数:
  

本文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35(6):-.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型糖尿病常合并CKD,后者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血糖控制良好对于延缓早期CK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口服降糖药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于年组织国内的内分泌科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并于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随着经典药物证据的不断丰富以及新药的上市,国内外糖尿病及肾脏病权威指南对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推荐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本分会再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版的基础上对共识进行了更新完善。

更新要点包括:(1)CKD可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无论有无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筛查蛋白尿并监测eGFR。(2)CKD患者血糖管理的理想策略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降糖达标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3)常用口服降糖药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证据更新,同时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4)SGLT-2抑制剂具有而部分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格列喹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5)增加基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路径。(6)增加特殊人群的用药推荐。

一、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

流行病学

中国成年人群血糖状况和CKD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是中国成人CK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糖代谢正常者显著增加(2.05倍)。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为27.1%~83.6%。而在中国,糖尿病肾病也已经取代肾小球肾炎,占据了CKD住院患者的主导地位:年,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百分比低于肾小球肾炎CKD(0.82%对1.01%);年以来,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百分比高于肾小球肾炎CKD,且两者差距逐年增加;年,糖尿病肾病和肾小球肾炎CKD患者住院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1%和0.8%。一项横断面调查发现,上海2型糖尿病患者中,27.1%合并CKD,25.2%合并蛋白尿。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CKD的比例更高。回顾性研究表明,52.3%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CKD。值得注意的是,CKD患者也有很大比例合并糖尿病。中国CKD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18.1%的CKD患者合并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和CKD的并存已成为我国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

诊断与分期

CKD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3个月,且这种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对健康有影响,其诊断标准见表1。由糖尿病引起的CKD称为糖尿病肾病,其诊断标准参考表2,符合任何一项者可考虑为糖尿病肾病(适用于1型及2型糖尿病)。

表1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

以下任何一种表现持续时间3个月

肾损伤标志

(1)白蛋白尿[UAER≥30mg/24h;UACR≥30mg/g(或≥3mg/mmol)]

(2)尿沉渣异常

(3)肾小管相关病变

(4)组织学异常

(5)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

(6)肾移植病史

GFR下降

eGFR60ml·min-1·(1.73m2)-1

注: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GFR: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表2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在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者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

美国肾脏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NKF-K/DOQI)指南标准

(1)大量蛋白尿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微量白蛋白尿

(3)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工作建议

(1)大量蛋白尿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3)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推荐检测血清肌酐,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eGFR(CKD-EPI)计算公式计算eGFR(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lctx/1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