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从前期就进行干预的四大健康问题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17-6-7 18:25:58   点击数: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对于近年来开始广泛流行的一些健康问题来说更是如此。健康专家们提出疾病“前期”的概念,一方面是希望提醒大家尽早重视和干预,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有太大的负担,因为通过积极干预可以将疾病前期逆转回正常。这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糖尿病前期,还有三类常见问题也是如此。

  糖尿病前期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近一次开展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已经高达15.5%。同时,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以糖耐量减低(IGT)为主,有调查显示,单纯IGT患者占了75%。

为什么很重要?

*大约40%~50%的IGT患者会在未来10年内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伴随而来的是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增加。

*进展为2型糖尿病并非宿命,大约30%的IGT个体能够回复至糖耐量正常。

*在2型糖尿病被诊断之前,血糖异常对心血管的危害(如动脉粥样硬化)早已开始。因此,等到带上2型糖尿病的帽子之时,大血管损害可能已经很严重。

*IGT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与女性在IGT发病率上没有显著差异。

*某些种族具有相对较高的IGT发病率。目前,东南亚地区IGT人数最多,发病率也最高。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IGT人数位居第二。

包含了2万5千例患者的DECODE研究(糖尿病流行病学: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合作分析)显示,服用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升高是过早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IGT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0%。

更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在IGT阶段已经和糖尿病阶段相似,血糖继续升高到糖尿病阶段的水平时,整体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有限。换句话说就是,IGT是比糖尿病更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如何识别?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之间而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即OGTT试验)2小时后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被定为IFG;空腹血糖小于7.0毫摩尔/升而OGTT2小时血糖处于7.8~11.1毫摩尔/升则被定为IGT。如果您符合了以上两种情况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意味着您已经步入糖尿病前期了。

如何预防?

对于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们,发展为2型糖尿病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对多名超重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的DPP研究(糖尿病预防计划)显示,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是最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手段,尤其是对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能够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71%。

这其中,体重的减轻是风险降低最主要的因素,每减轻2磅(0.9千克),风险降低16%。此外,即使体重减轻很少,每周至少运动2.5小时仍能令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44%。

  高血压前期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被各国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准绳。在JNC7中首次提出了“高血压前期”(参见“知识链接”)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发现,从/75毫米汞柱(mmHg)开始,随着血压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就已经开始增加了。

为什么很重要?

*高血压前期会令未来发生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大幅增加,尤其是对于肥胖、糖尿病等人群而言。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人群10年中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75mmHg水平者增加1倍以上;血压~/80~84mmHg和~/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内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达到45%和64%。

如何识别?

当收缩压(即高压)处于~mmHg或舒张压(低压)处于80~89mmHg范围之内时,您就已经进入高血压前期了。

如何预防?

控制高血压前期的策略和对付高血压近似。减轻体重是首要问题,体重每减轻2磅,血压大约能降低1mmHg。正确的健康饮食同样很重要,这包括适量脂肪(占每日摄入总热量的比例不超过30%),低钠(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富含水果、蔬菜(每日8~10份)和低脂奶制品(每日三份)。这也就是常说的“控制饮食降压法(DASH)”。当然,经常运动也会有帮助。

非药物方法的降压效果

低骨量

骨质疏松症被人们称为“无声的杀手”。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估计约有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将会逐渐增长,患病人数预计到年将超过2亿。

为什么很重要?

虽然女性面临更大的骨量减少风险,但男性同样会受到影响。骨量减少时并没有特殊症状,只是骨质变薄了,当然骨折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如果不是进行了骨密度测定,偶然摔倒后的骨折可能才是最初的线索,提示骨头已经从低骨量发展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了。

如何识别?

骨密度低于正常水平,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这时就被称为低骨量。最好的诊断方法是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骨密度。

如何预防?

*饮食中应富含有助骨形成的营养物质,如足够的蛋白质、富含异黄酮类的食物。

*钙对于提高骨密度至关重要,而维生素D则是帮助机体吸收钙的关键。除了从饮食中获取,高危人群还需要利用药物来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钙每日总摄入量应达到~0毫克,维生素D每日应补充~国际单位)。我们从药店中可以买到各种钙和维生素D的复合制剂,但服用前应向医生咨询合适用量。

*除了要加强负重锻炼(如步行)来保持骨骼的强壮,还应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如器械训练)和伸展运动(如瑜珈、太极)来提高平衡能力。每周至少要保证有5天进行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吸烟、酗酒等恶习必须改变,因为它们会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风险。

  超重

最新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超重人数估计已达2亿,肥胖人数为0多万,其中30岁以下人群中30%~35%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儿童肥胖率也达到了8%左右。然而,肥胖却是一系列健康问题的背后主谋之一。

为什么很重要?

超重不仅仅是肥胖的前期状态,而且是很多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即使体重超标5%~10%,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都会增加。所以说,超重可以被看作是很多疾病的早期阶段。年一项对中年人的大型研究发现,超重会增加糖尿病、胆石症、高血压、心脏病、结肠癌和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发病风险还与超重的程度成比例增加。

既然如此,超重会增加死亡风险也就不足为奇。最近一项对18万多名健康非吸烟者进行的研究发现,50岁时超重使得死亡风险增加了20%~40%,肥胖则令死亡风险增加1~2倍。

大家还需要知道,疾病发生风险除了和体重有关,还和脂肪蓄积的部位有关。腹部脂肪(苹果型体型,即中心性肥胖)要比臀部和大腿的脂肪(梨型体型,即外周性肥胖)更加危险。不过,如果您的体重增加了,不管肥肉长到哪里,疾病发生风险最终都会增加。

如何识别?

对于中国人群,BMI达到或大于24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BMI18.5~23.9)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具有2项及2项以上危险因素(即危险因素聚集,主要的5个危险因素包括血压高、血糖高、血清总胆固醇高、血清甘油三酯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少年期体重指数即超标者,以后患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可能比中老年后才超标者更高。

如何预防?

体重超标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会随着体重的减轻而得到改善。面对超重,最有效的防御武器就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想减轻体重,就得在控制热量摄入的前提下,多吃水果、蔬菜、粗粮、豆类等食物。为了更有效地减轻体重,还要增加运动量,除了每周至少5天进行运动,每天的运动时间还应增加至60~90分钟。

要点总结

尽管对上述四种前期状态的建议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没有差异——面对四种疾病前期状态,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都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所谓健康饮食,应符合营养均衡、脂肪适度、低钠、低糖等标准,应包括适量的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瘦肉和粗粮。如果超重,还应该适当减少每日所摄入的总热量。

动起来并且坚持运动下去,这也是拥有健康的基础。如果医生给您开了药物,那么药物应该作为一种补充,而决不能取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记住,提早采取措施预防,省得以后为健康买单。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jbzs/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