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点
ADA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对“空腹”有诸多误解,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一个苦恼:空腹血糖总降不下来。
但根据近期研究表示,仅依靠控制空腹血糖往往是不够的,控制餐后血糖浓度才是达标的关键。
在近年的研究中已经非常明确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发生发展及并发症中的危险性,该指南强调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对全球的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餐后血糖水平改变是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新指南将帮助临床工作者和糖尿病组织利用本地区现有的治疗方法和资源,建立有效的策略以控制餐后血糖。
为什么新指南更适用于中国人中国糖尿病患者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中国人饮食结构不同于西方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糖尿病血糖代谢状态不同于西方人,餐后高血糖比例较西方高;体型不同于西方人,肥胖患者较西方发达国家少。因此新指南的发布在我国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更利于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优化糖尿病控制。
HbA1c评价既往天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的指标Monnier等的研究显示,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对控制HbA1c的贡献率约为70;
当HbA1c>9.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率约为40。
Woerle等对T2DM患者的研究显示,空腹血糖达标(<5.6mmol/L)的患者中仅64的人HbA1c水平<7.0,而餐后血糖达标者这一比例为94。
上述证据表明,HbA1c的达标仅依靠控制空腹血糖往往是不够的,控制餐后血糖浓度才是达标的关键。控制餐后血糖并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而仅靠控制空腹血糖使HbA1c达标时,低血糖风险可能增高。
该指南对血糖管理的主要建议是传统的阶梯式治疗模式:从生活方式干预到二甲双胍,然后联合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该指南推荐将血糖控制标准定为HbA1c<6.5,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危险。该指南支持通过患者教育、自我监测血糖以及积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以达到治疗目标。
7月4日,民康诊所平台邀请肖老师为大家分享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