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idiabetes“
DKD通常是根据UACR升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
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不一定是DKD,病因难以鉴别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C级)
确诊后应根据eGFR进行CKD1~5期分期(C级)
3DKD的防治强调
积极筛查、早期发现、合理干预(C级)
重视对DKD危险因素的干预,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避免肾毒性食物及药物、急性肾损伤、蛋白摄入过多(A级)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的血糖和血压控制是防治DKD的关键(A级)
对于危险因素的干预、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目标、药物等新指南都给出了贴合临床实际、切实可行且高证据级别的建议。
充分纳入DKD领域的中国证据新指南用以规范中国DKD的诊治,所以在修订过程中查询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循证证据。既参考了国外如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等的权威指南建议,更立足于中国国情。
重视早期筛查新指南在DKD的筛查部分引用国内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行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以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糖尿病诊断5年后筛查肾病。
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新指南将DKD的防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防DKD发生,包括早期筛查、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和血压等。第二阶段为早期治疗,出现白蛋白尿或eGFR下降的DKD患者,予以综合治疗,减少或延缓ESRD的发生。第三阶段为针对晚期DKD的综合治疗,包括ESRD的肾脏替代治疗、防治ESRD相关并发症、减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所以从早期筛查到中后期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且强调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严格降糖治疗可延缓DKD的发生和发展,推荐所有DKD患者合理降糖(A级)。
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新指南在降糖药物当中参照最新的循证证据。除强调白蛋白尿并非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B级)外,还推荐了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两类新型降糖药,分别作为降糖以外的肾脏保护药物(A级)和改善DKD肾脏结局药物(B级)的治疗优选。
小结新指南结合国情,强化了各级医护人员对DKD的认识和重视;规范了DKD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流程;呼吁医患、社会重视DKD的防治。但我们不能对新指南的内容生搬硬套,应结合多方因素综合考虑。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疗,更好地延缓DKD进展、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来源:
1.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Diabetesatlas8thEdition[EB/OL].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李启富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