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好的糖尿病人都有6要习惯

文章来源:1.5型糖尿病(LADA)   发布时间:2024/7/6 16:06:22   点击数: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医生能治病,不能治命。”最高明的医生也只能对症治疗于一时,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变化,是难以完全了解的。

特别是糖尿病还属于生活方式病,血糖控制的好坏与平常生活中的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1、态度要端正

多数糖尿病人都能正确对待糖尿病,但也有些糖友不能正确对待他们的病情,有两种不良倾向是必须避免的:

一种是对糖尿病“满不在乎”,这种人根本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对糖尿病采取不承认、不检查、不治疗、听之任之的做法,这样的人势必将会为这种满不在乎付出沉重代价;

另一种是“过分在乎”,这种人对糖尿病是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或者是紧张焦虑、有病乱投医,致使病情得不到满意控制。

糖友应该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保持开朗、平静的心理;要采取“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原则。

2、情绪要放松

当一个人患了终身疾患时,需长期饮食调理与进行各种烦琐的治疗与检查,这给工作、生活确实带来很多不便和苦恼,尤其当糖友知道糖尿病将终身伴随自己时,心情很是沉重。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些糖友难免会产生恐惧情绪,随之而四处求药、八方投医。这种求医心切的心理,一则会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二则期望往往落空而陷入迷茫之中,极易产生消极心理。这样的糖友常不能主动配合医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不良的情绪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益处,而且会造成内分泌系统的进一步紊乱,加剧血糖波动。

所以,我们要保持愉悦的情绪。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我们必须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坦然处之。有句话说:世界的颜色取决于你看待它的目光。糖尿病给你带来什么也取决于如何去看待它。

3、饮食要控制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疗法,不论采取何种药物或其他疗法,都需要配合饮食才能发挥最大的控糖效果。

但是饮食控制不等于饥饿疗法,糖友的饮食管理原则是: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主食可分为三至六餐食用,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点心等,烹调食物时应以清淡为主而且应搭配合理。这样,使糖友既控制饮食又维持标准体重。

4、运动要坚持

运动被形象的成为“最好的降糖药”,能够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运动和饮食控制一样,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疗法。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每周至少进行有氧运动5次,运动的时间点一般选择晚餐后1小时开始,采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等运动方式30-50分钟。

5、监测要重视

血糖监测可以让自己及时掌握血糖变化,给日常控制和血糖管理提供重要参考,避免血糖波动对身体的伤害。

除了血糖监测之外,糖友每隔3个月最好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这样可以看到自己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使糖化保持的合理的范围,对于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

其次,还包括血压、尿蛋白、眼科检查、心电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让自己及时发现隐患,提前预防和干预,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意义重大。

6、用药要遵医嘱

有些糖友认为,是药三分毒,由于担心长期用药会损害肝、肾,因此,在药物使用上常常是“见好就收”或干脆拒绝用药。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而实际上,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药物所致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所以,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糖友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服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不良反应仅见于个别糖友,往往在停药后可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

所以,用药调整务必咨询主管医生,尤其不要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随意停药或减药。

要点

好的人生是由好的习惯造就,对于糖友来说更是如此。

糖尿病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而要想让糖尿病不影响我们的,就要建立一种新的、更健康的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xim.com/jbyf/15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