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餐后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停药后测血糖,得出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甚至加重病情。因此,为了反映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因停药而引起血糖波动,检查血糖当天患者应当正常用药。
误区2: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为了得到理想的血糖监测值,有些患者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正常或者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检查前用药和进餐应和平常一样。
误区3:只做空腹血糖检查,少查或不查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严格控制餐后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在治疗上,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只在餐后升高,应选用针对餐后血糖的短效降糖药较合适,而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病人,长短效降糖药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误区4:以尿糖作为治疗指标糖尿是指尿糖定性试验阳性。血液里的糖在肾脏里的排泄取决于三个因素:血糖的浓度,肾脏对血糖的过滤能力,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能力。所以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也能引起尿糖阳性。糖尿病时尿糖的多少受肾糖阈控制,有时尿糖与血糖常不成正比。有的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加重时肾阈升高,可出现尿糖阴性,实际上血糖已经很高了。所以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尿糖阴性也不能说明血糖控制较好。根据检查尿糖“+”多少作为调整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剂量的依据,这是错误的。
误区5:很少做HbA1c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瞬时血糖水平变化,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不完全相同。而HbA1c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0.1%~0.2%),客观反映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能准确地反映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疗效,被国际上公认为血糖监控的“金标准”。同时,HbA1c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监测指标。糖尿病患者的HbA1c长期维持在稳定水平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风险。
误区6:不做胰岛功能检查胰岛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胰岛素分泌的质和量,初步判定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明确糖尿病的基本病情,这是指导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一个根本检查。全面了解了患者的胰岛功能,才能选择有效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7:很少做并发症相关检查糖尿病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必须进一步了解病人有没有发生并发症,应做多方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眼科检查,肺部检查(糖尿病肺结核发病率比非糖尿病高3~4倍),心脏和血管检查,肝脏检查,肾脏和尿液检查,筛查神经病变等。
来源:体外诊断联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