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治疗领域,MSC间充质干细胞是绕不过去的。纵然MSC有种种问题和不足,但是MSC是临床应用最成熟和广泛的干细胞应用,也是临床试验最多的干细胞治疗项目。
先说一下间充质干细胞的不足,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名称不统一:虽然中文都是间充质干细胞,但是英文的简称MSC就多种说法:如mesenchymalstemcell,mesenchymalstromalcellsormedicinalsignalingcells。
2来源多种多样,marker不统一:虽然最早在骨髓中发现,但是后来在各种人体组织中都有发现,例如牙髓,脂肪,羊膜,胎盘,脐带等等。而且不同组织来源的MSC细胞表面的marker并不一致,其功能差异目前还未有详细的对比与研究。
3治疗的机制与作用机理不明确:MSC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用于骨髓或者器官移植的GvHD治疗,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可以通过外泌体,发挥治疗作用。
4标准不统一:虽然年国际细胞治疗协和(ISCT)统一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义(也是鉴定标准),使得间充质干细胞有了全球范围的最低鉴定标准。注意这是最低标准,具体到不同来源的MSC性能差异,不同来源的MSC的标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虽然有上述的种种不足,但是MSC的研究与临床用如火如荼形容一点不为过。
国内已经有10个间充质干细胞产品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国内的临床试验大部分还是用MSC的免疫调节功能治疗GvHD或者炎症疾病,也有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MSC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一篇文章,文章联系作者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李长勇与武栋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从年不足1%的发病率,到目前10.9%的发病率,鉴于中国14亿人口体量,中国理所当然的成了全球第一的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的并发症,给病人带来了生活的不变和极大的痛苦,MSC如果能控制或者减轻糖尿病并发症,那么前景会极其的光明。
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糖尿病肾病到后期致死率相当高,据预测到年糖尿病肾病会成为第七大死亡原因。如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能够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症状,那么对患者来说是很大的福音和希望。
作者用大鼠的糖尿病肾病模型检测了MSC对早期肾病的治疗效果,发现MSC显著的改善了生理功能参数,例如24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肾肥大指数等。MSC治疗后肾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肾间质纤维化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到受损肾脏的UC-MSCs数量增加。UC-MSCs显著降低大鼠肾脏和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促纤维化因子(TGF-β)水平。
文章的亮点在于作者对MSC改善疾病症状的机理也进行了研究,目前同类型研究MSC治疗机理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MSC的临床转化不断的夯实理论基础。在本文中,MSC改善症状的机理是降低了肾脏中炎症因子的水平。
输注MSC的大鼠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到对照水平。
文章也检测和分离提取了MSC的外泌体,并且做了外泌体的体外实验,发现MSC的外泌体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表达。
如果有MSC外泌体回输的体内实验结果就更加完美了。
其实MSC外泌体治疗目前也有很多文章,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粘连,骨关节炎,肝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心肌梗塞等,一言以蔽之MSC能治疗的MSC外泌体都能治。和MSC直接回输相比,外泌体是无细胞的产物,没有细胞回输的风险,同时具有所有MSC治疗的功能,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
MSC应用于临床,MSC的制备过程至为关键。传统的MSC培养需要用到胎牛血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STEMCELL公司推出的MesenCultACF系列培养基,无血清无动物来源的成分,非常适合临床前研究。
下期预告:外泌体研究进展。
张庆峰点赞??在看??都是支持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