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上、中、下“三消”立论,上消清肺润燥、中消清胃泻火、下消滋肾降火为常法。
糖尿病专家刘志龙老师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不完全符合中医古籍所载之消渴病,很多患者“三消”症状并不明显,体质量波动范围小,常接近标准体质量,所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乃消渴病的病机不能完全诠释现代2型糖尿病的病机。
刘老师在临床上十分看重舌象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正·文·来·啦·
心开窍于舌,舌为脾之外候,而在中医整体观的认识之下,舌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都有关联,内脏功能及其病理的变化首先反映于舌,舌的形、色、质和动态的变化也是体内气血精津的盛衰、病位的深浅、病性的寒热虚实、正邪交争的反应。
临床中舌诊有舌苔和舌质之分,不少医家重舌苔不重舌质。
刘老师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诊疗参考指征,其中舌苔易有假象,而舌质最能反应机体的本质。
刘老师认为舌诊简单易学,正常舌像象舌苔荣润,柔软灵活,活动自如,大小适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若舌质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甚至全无血色者,为淡白舌,此以寒为主,处方用药宜偏温补为主;
若舌质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者,为红舌,此以热为主,宜偏清热为主;
若舌质较红舌更深者,为绛舌,此亦以热为主,但若伴有红点或者芒刺,则为热入营血,不但需要清热,还需清营凉血;
若伴有少苔或无苔甚至有裂纹者,则宜以养阴清热为主。
此外,临床还可见紫舌,若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夹瘀,宜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若绛紫而干枯少津者,多为热伤津,宜清热生津为主。
因此,可通过舌质分出2型糖尿病的两大类证:火有余(阳证、热证)以及火不足(阴证、寒证)。如见舌质淡为阴证、寒证;舌质红或绛为阳证、热证,再结合患者的体质状态,治疗的大法就了然于心了。
因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较长,而“久病多瘀多虚”,还需观察舌尖或舌边有无青紫小块或一片青紫色或瘀斑、瘀点,有无舌底静脉怒张等情况,判断瘀血的严重程度。
本文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师传、徒承和师徒对话三个方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在3年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学习期间的收获、成果。
全书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朴实,较好展现了中医师带徒这一传统师承模式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
(扫码购书)
END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文字选自《三年难得师承录》,作者:黎崇裕。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口臭辨清病机,可以各个击破
●这味药,张锡纯很爱用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